十八屆四中全會奏響“依法治國”最強音

時間:2014-10-23 09:48   來源:台灣網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為期四天的十八屆四中全會20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四中全會將主題明確為“依法治國”,明確指向“權大於法”這一公權力痼疾,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搬開絆腳石。“依法治國”,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徵,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歷史坐標上。

  西安碑林中有一塊《官箴》的刻石:“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從現代法治社會來説,用剛性的法規來約束官員的行為底線和恪守權利運用的邊界是社會誠信的基礎。在日新月異的改革時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義,折射出社會和諧發展對法治的更高要求。

  依法治國是實現民族發展進步的根本保障。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就是使國家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規範化;就是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中國夢”和“兩個面年”的目標,離不開民主和法治的進步。沒有高度發達的民主法治,不可能有廣大人民的幸福生活,更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復興和進步。

  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如果社會的懲惡機制的有效性和執行力度存在問題,對違法者缺乏足夠的威懾力,那麼,違法者將會明知故犯,有恃無恐,成為一種社會的常態。因此,一個社會能否形成有效的懲惡機制、嫉惡如仇的社會氛圍和有威懾力的懲惡效果,是保證法律權威的重要保證,也是構建和諧的社會秩序,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基礎。

  依法治國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時代命題。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範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當下社會問題複雜性與應對方式簡單化之間的矛盾推進。“時代已經給出命題,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邁過前進道路上的溝溝坎坎,考驗著新一屆黨中央的智慧和魄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十八屆四中全會的開幕,是中國改革新的啟程,是中國法治建設新的啟程,是社會和諧發展新的啟程,定會奏響依法治國的“最強音”,為黨和國家未來的新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石。(台灣網網友:劉霄鶴)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