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火車站致敬不應止于拍照留念

時間:2014-10-14 15:07   來源:台灣網

  擁有78年曆史的南京中華門火車站將於10月14日停止辦理客運業務,屆時,途經該站的旅客列車將不再停靠,售票處等和客運有關的業務也將同步停辦,中華門火車站只辦理貨運業務。(新華網10月13日)

  老火車站和別的老建築一樣,是不可再生資源,在民眾的生活中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它們或曾是城市的地標,引人矚目;或是城市的心臟,見證過城市的變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已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所不同的是,由於所處位置的不同,當地政府的態度各異,面臨的命運也不盡相同。擁有78年曆史的南京中華門火車站在停辦客運業務的前一天,引來1200多名旅客以乘坐最後一趟列車的方式紀念,旅客紛紛在站臺、列車上拍照,為此列車甚至推遲了14分鐘發車。民眾的殷殷之情可以理解,但筆者認為,向老火車站致敬僅僅拍照留念是遠遠不夠的。

  和中華門火車站同歲的老連雲港火車站,也是一座見證過港城發展的老建築,名列省級保護文物之列。雖經歷了70多年風雨,仍然狀態良好地承擔著運輸旅客、辦公的職責。為了保護好這座城市的記憶,去年,市政府把整座站房徵用下來,改建成鐵路歷史博物館,與連雲老街一起,成為港城新增的旅遊點,併發動市民捐獻老鐵路物件、圖片、資料,在此永久展出。筆者就在萬分激動中,向身為老鐵路已退休十多年的父親尋求幫助,捐獻了火車站技術改造的圖片資料。對於捐獻過文物的市民,節假日攜家人到鐵路博物館參觀,看到曾經在自己家中深藏于箱底的物件靜靜地躺在博物館的展廳裏,心裏會有何感受?這種感受該是拍個照片、乘坐最後一趟車、保留一張車票所不能體會到的吧!

  歷史是一面明鏡,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對待我們身邊的歷史,眼光不妨放長遠一點,除了自己享用外,還應想著能給子孫後代留點什麼,別讓子孫後代對歷史的理解停留在我們的回憶裏。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待老火車站這樣的老建築拆絕非上策,拍照留念也僅僅停留在遊客的思維上,只有行動起來,積極投入到完整原貌保護的行列中,才是比較成熟理性的態度。

  面對即將消失的老建築,我們向它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摒棄一切浮躁心理,杜絕短視目光,把他完整地留在我們身邊,和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一起,慢慢變老。(台灣網網友:謝曉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