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北京市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實施方案》公佈,從公務用餐、單位食堂、社會餐飲等各方面,提出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要求。(新聞來源:9月25日新華網地方欄目《北京機關食堂將計量收費,設專人督導吃完剩飯》)
農業是第一産業。我們用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21%的人口,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但是這並不等於我們就能隨意揮霍浪費我們的糧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不能丟。中央出臺的八項規定、六條禁令也有明確的相關規定“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嚴禁濫發錢物,講排場、比闊氣,搞鋪張浪費。”
北京機關食堂的做法值得稱讚。
《憫農》寫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這描述的是古時候的農民辛苦的種莊稼的場景,現在科技發達,農業生産都機械化了,但我們碗中的顆顆糧食也是勞動者的勞動成果。珍惜糧食不浪費也是我們對勞動者的尊重。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週定為節糧周。有個關於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公益廣告就告訴我們,一個人浪費一點,全國十三億人加起來數目就龐大了。所以,節約糧食,要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台灣網網友:房前的烏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