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瘋搶iPhone6是虛榮心在作怪

時間:2014-09-26 19:20   來源:台灣網

  24日淩晨1點,南京金陵海關駐祿口機場辦事處旅檢現場關員在來自香港的進境航班中查獲一名中國籍旅客攜帶20部iPhone6手機入境。當班海關關員按照相關規定暫扣該批手機,並要求當事人辦理貨物報關手續。(9月26日人民網)

  自從iphone6全球首發以來,國人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搶購熱潮”。不但遠赴澳洲徹夜排隊,而起還在日本因搶購糾紛引發警力維安,不知iphone6有著怎樣的魔力,讓國人如此瘋狂?曾經17歲少年賣腎買iphone的新聞讓人心悸不已,如今iphone6上市熱度不減當年,筆者不禁想問:為何國産手機從來無法拉響這樣的“搶購大戰”?難道真的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國人對於iphone6的狂熱,有人説是緣于虛榮心、有人説是利益驅動,還有人説是購買能力增強。那麼為何國産手機不能利用這些因素,引發國人這樣的騷動?

  對於“果粉”來講,他們最最看重的或許不是手機本身的科技,更多是通過iphone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氣質來彰顯自己的生活方式。蘋果旗下的産品,無論是電腦、ipaid還是iphone,總能在熱映電影和電視劇裏覓得蹤跡。男女主人公無一不是精英族群,各種“高富帥”和“白富美”,拿著有蘋果LOGO的電子産品演繹著各自精彩個故事,這無疑是蘋果的最好廣告。出於對劇終主人公的崇拜,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對劇中人物予以模倣,包括用的電子産品。

  從手機本身來講,造型明朗,簡潔大方,尤其在安卓機的重重包圍下,iphone的特色愈加鮮明。Iphone手機從4代開始,在保持經典的同時,不斷尋求突破,力臻完美。同時,蘋果公司對舊型號産品持續提供支援,這也是它的難得之處。

  而反觀國産手機,無論是在廣告的投入上,還是在産品的繼承和發展上,都沒有自己的創新之處。就拿華為手機來説,除了跟風小米手機的官網搶購之外,其他的廣告都沒能讓人過目不忘。同時,搶購造成的所謂“饑餓行銷”更讓消費者泄氣,因為沒有産品的突出優勢,躍躍欲試的消費者往往“再而衰三而竭”,轉購其他手機了。

  從價格上來看,國産手機不乏“貴族”,但同樣的高價,買國産手機的往往沒有買到iphone的優越感。這説明什麼?不妨以一個笑話來作答:路口,200多萬大眾輝騰和幾十萬的寶馬7係在等紅燈,對面寶來不知怎麼了直衝過來,看著馬上就要撞到寶馬了,一個轉向撞到了大眾。寶來車主下來一個做輯然後賠笑“寶馬實在撞不起,只好撞您的帕薩特了”,那大眾車主冷笑道:“見過12缸的帕薩特麼?”對於消費者而言,産品的品牌形象和心理價值,遠遠超過手機本身的價值,而國産手機恰恰缺少鮮明的品牌理念和心理聯想。

  Iphone6的“搶購大戰”裏,看到的不該僅僅是國人的購買力和虛榮,更該看到自己的不足。在産品的品質、研發的創新和品牌的行銷上,國産手機還要走很長的路。但願國産手機在iphone的熱銷裏能夠有更多的啟示和反思,不要讓國人在買國貨的原因僅限于囊中羞澀和愛國心。(台灣網網友:黃藥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