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二代”要走出職業圍城

時間:2014-07-24 16:34   來源:台灣網

  醫生救死扶傷的職業使命本應讓這個職業備受尊重,然而根據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職業榮譽感降低、收入與付出嚴重不符、工作中存在人身風險等現實問題讓一些醫生“寒了心”,調查顯示,不少醫生明確表示不願意讓子女再學醫。(7月21日北京青年報)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不願意當“醫二代”,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入,何必讓職業圍城圍得人喘不過氣呢!子承父業,用中國一句老話叫,不熟不做,各行當後代,能在自己圈裏打轉的,大都盡可能在自己圈裏打轉,説白了,不過是拼爹和坑爹的遊戲。試想,如果有能力為什麼不幹自己喜歡的職業呢!如果社會都唯才是用,是不是省掉了很多買官賣官,托關係走後門的招聘內幕呢!

  事實上,不止是醫生後代,就是商人後代,教師後代,農民後代,即便是“官二代”,由於了解了行業的心酸苦辣,誰願意“子承父業”呢?筆者認為,職業圍城自己築就,如果自己跳不出來就算了,根本沒必要拿醫患關係或是職業榮譽感來説事,這種無病呻吟似的做法除了讓展現自己的無能外,毫無意義。畢竟現在醫生群體由於道德滑坡怕是已成眾矢之的,讓孩子躲遠點,或許已成自己的一種安慰與救贖。

  對於“職業圍城”,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不是自己做主而受他人安排的職業;而是出於自己幼稚的想法,而對行業做出的淺顯評價。如何能跳出“職業圍城”,理性擇業?南師大心理學博士陶琳瑾認為,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説白了就是職業倦怠,主要是因為職業預期沒有很好實現,加上工作辛苦勞累,所以産生了失落厭倦情緒;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則多是因為人們對某些職業不是很了解,而被外在的光鮮所吸引。既然如此,行業人才相互流動一下可見沒什麼不好!

  歸根結底,世上沒有一個完美的職業。看看如今“商二代”都對父輩們的産業經營思路存在不同的看法,思想的鬥爭使他們更傾向於不接班而自主創業或者另謀職業。“商二代”、“官二代”們尚且如此,作為我們平常百姓,追求自己的興趣與理想即可,鋼鐵大王的兒子皮爾洛去當足球明星即是一很好範例,總之,勿讓“職業圍城”貽誤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台灣網網友:吳國強)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