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米小巷62個窨井蓋折射城市管理之痛

時間:2014-07-03 16:27   來源:台灣網

  最近,安徽省宣城市有條L形的小巷引起不少市民的關注:在這條全長不足百米的巷內竟然密密麻麻佈滿62個窨井蓋,為此,小巷被市民稱為“井蓋街”。(7月1日《安徽網》)

  “井蓋街”所以存在,固然有諸多客觀原因,比如:井蓋分屬不同的産權部門,其中包括市政、房産、通信、燃氣等不同單位。從表面上看,這62個窨井蓋各有其主,但現實生活中,“大家都在管”變成“大家都不管”時時發生,且不説窨井蓋丟失,市民不知道該向哪個部門報失,一旦發生事故,踢皮球推諉扯皮互卸責任也就見怪不怪了。

  實際上,這百米小巷62個窨井蓋宛如刻在這座城市臉上的傷疤,折射出城市管理之痛:為什麼在城市建設之時,不能將窨井蓋佈局納入其中,該合併同類項的合併同類項,這樣,窨井蓋的數量會減不下來?面對“誰都在管”而“誰都管不好”的窘境,何不出臺規定、厘清責任,指定牽頭單位,維修、更換、監管“找一家”,即便是“輪流坐莊”,也比這交叉管理、政出多門強上百倍……。

  總之,小小窨井蓋,城市管理大舞臺。站在這“井蓋街”上,我們不難感受到城市規劃之痛、城市建設之痛、政出多門之痛、安全監管之痛……。也暴露出我們在城市的精細化管理上做得不夠,在解決機構重疊、職權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上力度不大。當前,各地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全面進入問題整改階段,大家不倣以這條“井蓋街”為鏡子,再次深入地查問題、思不足、抓整改、促工作,別在讓“井蓋街”這道刻在城市臉上的疤痕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痛。(台灣網網友:艾才國)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