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需要辯論式的科普

時間:2014-06-26 16:22   來源:台灣網

  近日,崔永元發出了《和柯炳生聊聊》的文章,向農大校長柯炳生隔空喊話要就轉基因話題進行辯論。昨天,作為事件的雙方,崔永元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喊話是源自柯炳生兩次都在抨擊自己的紀錄片,是對自己職業很大的侮辱。(6月19日《北京青年報》)

  轉基因食品的領域就應該多些公知、精英們博弈式辯論,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已經被轉基因食品搞得太多風聲鶴唳了。一次去菜場買菜,當我嘗試著要買些糯玉米解饞、聖女果來補充維生素之時,卻被老婆義正言辭地制止了。問之理由,答曰“專家説了,這些都是轉基因!”

  玉米、聖女果都是轉基因?在我的記憶中,至少存有聖女果並不是轉基因的專家答疑解惑。怎麼各種邏輯概念落地在老百姓這個層面,卻有南轅北轍的解讀。好在崔永元時不時以轉基因食品為“假想敵”,間接地灌輸了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而他和方舟子的論證也恰逢其時。雖然並沒有在科學角度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剖析講理,但是動靜鬧得很大,以至於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聽眾們仿佛受教了一次“百家講壇”。

  柯炳生接力方舟子,崔永元再接“戰帖”,看起來火藥味挺濃,其實都是抱著辯證法來“説三道四”而已。有持意見的圍觀者對其他看熱鬧的圍觀者説“瞎湊什麼熱鬧,你們哪個真正讀懂過轉基因的書嗎?”當下頓時汗顏。我要有那個智商,何苦於玉米、聖女果都是傻傻分不清楚。轉基因食品的晦澀難懂,又和公眾想要對它的了解程度不成正比。在解讀有所困難的情況下,我們就應該由精英們來為我們科普。

  想必人民日報披露轉基因食品名單,就是讀懂了大眾的關切。而這些,很大程度上是由崔永元們搗鼓出來的。而這次,柯炳生站在農大校長的角度出發,他説得話未嘗沒有道理。大量進口的糧食,放在夏糧“十連增”的背景下,似乎變得無足輕重,然而糧食安全的弦卻一直都沒有松過。而水資源的匱乏和人力成本的高漲,都在倒逼著科學生産力尋找著“第二戰場”,而這戰場的開闢者是不是轉基因食品,現在來看的確還是個未知數。

  而對於崔永元來説,長期高漲的人氣以及擔當的形象,讓民眾對於他更偏向好感。崔永元赴美拍攝的那段“轉基因食品之旅”倒是沒有看過,然而他的觀點確實很入鄉隨俗:美國轉基因的法律和技術都已經成熟,但誰能保證這些到了中國之後,就不會橘逾淮為枳?

  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當下的地位十分尷尬。一邊是有可能要扮演糧食未來世界中的重要角色,一邊卻要質疑中國百姓的強烈質疑,就連超市的玉米油都以“非轉基因”為招牌。何去何從,依然是個未知數。而政府在這其中的角色也並非是定海神針那般,在民間公説婆説都有理的狀況,是站出來一錘定音還是不置可否,這些,都是懸念。(台灣網網友: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