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千萬財政專門研發嬰幼兒奶粉”?

時間:2014-05-06 16:14   來源:台灣網

  據悉,由北京科委立項,北京市財政撥付給三元的1077.97萬元即將到位,用於後者承擔的“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産業化”研發項目。據了解,政府為嬰幼兒奶粉研發專門立項,並撥付大額資金,在全國是首次。(鳳凰財經5月5日)

  從三鹿開始,嬰幼兒奶粉就成了我國奶粉界乃至食品界一個頭疼的短板,倒不是因為成人奶粉就多麼的符合規格,而是嬰幼兒奶粉的對像是最為敏感和脆弱的群體——嬰幼兒。這些失去了業界良心的食品,危害的不僅僅是某一部分人,而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下一代,因此更加讓人重視和擔憂。於是媽媽們在國産奶粉魚龍混雜的當下,更多的把視線轉移到國外的奶粉上去,可是一不小心,卻又中了國內部分黑心奶粉廠家的圈套,原來奶粉還是原來的奶粉,只是去海關兜了一圈,就身價倍增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想了諸多辦法來同黑心奶粉做鬥爭,源頭認證、奶源地監管、奶粉生産基地駐紮、隨時抽查、生産添加物嚴格把關、銷售環節密切監控等等。可是始終達不到好的療效,市場對國産奶粉也似乎並不買賬,洋奶粉依然招搖過市。今日更是花大價錢由政府立項嬰幼兒奶粉的研究,立志要自主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適合中國嬰幼兒成長條件的配方奶粉,用科技手段打造民族品牌。對於高科技企業,對國人有重大貢獻的科研項目,該不該獎?該獎。可是對於一個沒有切實的科研成果,大多數人看來生産合格且優質的産品是一個公司的責任的時候,我們應該提前介入花費千萬財政研究産品嗎?

  筆者認為在市場化進程日趨完備的今天,政府職能應重在監管。應該建立健全農産品檢驗檢測體系,嚴格落實食品藥品生産企業責任,同時健全法律法規,從嚴處理黑心企業,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引用退出機制,食品藥品安全企業一經發現違法立即退出市場,永遠不得重新註冊生産。

  以荷蘭為例,荷蘭基本建立了完善的農産品檢驗檢測體系,包括商品檢驗、農藥殘留物檢測、污染物檢測、獸藥殘留物檢測和激素檢測,對奶和乳製品主要檢驗檢測內容為黃麴霉素。另外,為了保證從農場到工廠期間牛奶的品質,從農場到工廠的牛奶都需經過分析和運用微生物檢測方法,徹底地進行純度和新鮮度測試。當地甚至細緻到,每一份交售的牛奶都被取樣檢驗,每14天對其中的一份樣品進行檢驗,每天對其他樣品進行乳脂、蛋白質含量檢驗,對每一份交售的牛奶都要進行抗生素殘留檢驗。而荷蘭牛奶品質控制中心負責檢驗奶農交售衛生品質等,其獨立的測定結果作為各乳品公司向奶農支付奶款的依據。農戶如對檢驗結果不服,可向乳製品管理局上訴,由乳製品管理局調查、處理。

  對於業界良心企業,對某一項産品生産作出巨大的貢獻的企業,我們應該獎,這樣的錢財政應該出也出得起,但是政府財政劃撥千萬資金專門研發嬰幼兒奶粉,這樣的案例,怕是諸多行業,諸多企業,諸多群眾,都會有諸多看法吧!總之,嬰幼兒奶粉生産必須狠抓良心與監管,否則即使還原人奶的嬰幼兒奶粉也是白搭。(台灣網網友:素顏)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