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井底人”王秀青沒有“火”

時間:2013-12-17 10:24   來源:台灣網

  近日,在北京井下已生活十年的“井底人”王秀青“火”了。一夜之間,原本靠著流浪乞討艱難生活的“井底人”王秀青有房了,有穩定工作了,也有了《王秀青:井底人生》的專訪,似乎這些幸福來的有些突然。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城市路宿者佔全國人口的0.02%,,雖然我國人民生活水準迅速提高,但在基數為13億的人口大國,城市路宿者的數量不容小覷,而大多數城市路宿者都是“井底人”、“垃圾箱人”、“天橋洞人”。筆者想弱弱的問一句,是否要將所有的城市路宿者都“火一遍”,才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假如“井底人”王秀青沒有“火”,王秀青也許不會得到每月2600元的工資和1000元的補助以及五險一金福利保障,不會得到新的宿舍和相關節目的專題訪問,也許還過著井底下的悲慘生活,過著“有上頓,沒下頓”流浪乞討的艱難日子。

  假如“井底人”王秀青沒有“火”,相關單位也許不會主動給予其一份穩定的工作,也許不會主動出來解釋“流浪人員為何不願意去救助站”,並列舉理由一二三四,也許不會讓全國人民聚焦,為其做一期專訪。

  假如“井底人”王秀青沒有“火”,“井底人”這個群體也許不會受到如此關注,王秀青依然是王秀青,“井底人”依然是“井底人”。

  “事與願違,我們得面對事實”,“井底人”王秀青不知道被哪位不知名的“星探”發現並曝光了,王秀青“火”了。

  説真的,每當這種事情“曝光”後,部分網友就特別興奮,甚至“問候”爹娘。但筆者想問問,是否該看看“火”的背後。

  筆者認為,“井底人”王秀青是我國底層人民的代表,他的生活遭遇是我國體制不夠健全,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具體體現。也許此事一過之後,各地會有相關政策出臺,為更多“井底人”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但還請相關部門重視,要真正做到走群眾路線,實現偉大中國夢,關注“井底人”、“垃圾箱人”、“天橋洞人”等底層人民的基本生活是基礎,健全體制,加強落實政策是保證,希望不要再通過“火”的形式來解決他們的基本問題。(台灣網網友:文三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