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促進中華統一

時間:2013-11-27 10:53   來源:台灣網

  “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于11月25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以“和平發展、民族振興”為主題,與會嘉賓分別就兩岸如何增進民族認同和政治互信、加強政治對話、推動與構建臺海兩岸之間的和平架構、簽署和平協議以及兩岸如何深化經濟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雙贏等進行交流、探討。

  兩岸各界人士在論壇熱議兩岸如何儘快開展政治性對話,儘快進行政治對話。由此可見,儘快實行政治對話在兩岸早已形成共識,得到兩岸人民之擁護。而與會大多數參會者坦言:時機是否成熟,很大程度在於當事者的主觀感受。

  再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要靠兩岸同胞去爭取,要繼續鞏固和增強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基礎,繼續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繼續滿腔熱情地團結廣大臺灣同胞而共同奮鬥,這是十分重要的。

  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成功回歸祖國,這是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並且得到香港和全國人民的擁護,使得香港成功回歸。從香港成功回歸祖國讓民眾得到一個共識,“一國兩制”不僅適用於香港,而且更適用於臺灣,如果説句大白話,實際“一國兩制”在當初就是根據臺灣情況制定的,不過香港回歸得早,所以臺灣就落後了。從香港1997年成功回歸這一點來看,也給我們很多的啟示,那就是求大同存小異。

  只要兩岸站高望遠,真正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計天下利”、“求萬世名”,總能夠有智慧、有辦法縮小或超越分歧,擴大利益匯合點,作出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從而找到祖國完全統一的實現路徑。

  從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的歷程來看,“一國兩制”實踐已經得到舉世公認,是一個成功的偉大的實踐。與此同時,也為我們思考國家儘快實現統一帶來很多的啟示,而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求大同存小異。求同存異,不僅有助於取得共識、凝聚共識、而最終達成共識。

  兩岸四地應共同努力,從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出發,進而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合力團結臺灣同胞等方面用力推進,方可有助祖國的統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過去五年,兩岸先後舉行九次會談,簽署了十九項協議,實在讓人刮目相看。但是應該看到,這十九項協議簽訂,進一步拉近了兩岸的距離,實現了兩岸期盼多年的“三通”直航,建立互惠互助的經濟合作架構等,這些不僅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標誌性成果,也為兩岸持續創造互利雙贏的機會,實在讓人看好。在大陸對臺優惠政策吸引下,近一年來,臺灣一些在野重要人士到大陸日漸增多,明顯增加了和大陸的接觸溝通,令人樂見,由此可以看到,海峽兩岸已形成了勢不可擋的大交流、大合作局面。

  本屆論壇主題是“和平發展、民族振興”。兩句話四個字意義重大,顯示了本屆論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追求,表明瞭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憧憬。我們要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置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來考慮,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去把握,會有新的視野、新的認識,新的提高,也就會以更高漲的熱情、更積極的作為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今天,“和平發展、民族振興”在兩岸已經形成共識,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成為兩岸交流的前提。兩岸四地的人民,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都愛中華文化,都是龍的傳人,可謂一體多元,理當互諒互助,攜手推進“和平發展、振興中華”。

  同作為龍的傳人,兩岸應該放下分歧,消除不必要隔閡,不能讓分歧一代一代傳下去,我們應該對後代負責,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因而説,要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時代發展不可阻擋的潮流。

  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援下,成功踐行了“一國兩制”,保持了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落實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居民不僅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而且他們的生活步步高,得到了廣大香港人民和世界各國輿論的認可。由此可見,“一國兩制”不僅適合於香港,也適合於臺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和不懈的追求。兩岸四地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當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積極投身到民族復興進程中來,進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實現和平統一。我們堅信,在兩岸四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雄壯步伐鏗鏘有力,必將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的步伐大步邁進,在共同振興中華的誓言中,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實現。(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