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眼看“航班為一人返航”

時間:2013-09-23 14:24   來源:台灣網

  9月15日,陳靜正在杭州出差,突然接到家裏打來的電話,稱她家中的女兒和婆婆出了車禍,女兒當場就走了。心急如焚的她急於從杭州趕回長沙,但等到她趕到機場時,已經錯過了最後一班從杭州直飛長沙的班機。絕望無助之際,機場叫回了已經準備起飛的班機,重新搭上了陳靜,讓她能第一時間趕回長沙。(9月22日 《錢江晚報》)

  這的確是個感人的故事。可以説為一個人返航的事情,在國際上也並不多見。作為剛剛痛失愛女的陳靜來説,爭分奪秒的從杭州趕回長沙的家中處理後事,應該是每個正常人都會有的應急反應。就在和航班錯失5分鐘的交臂之時,蕭山機場並沒有“順理成章”的謝絕,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擔當:讓已經滑行五公里的航班為其折返。這種為普通人創造的某種“特權”,成為眾人喝彩的華彩亮點。這樣的舉動,不僅詮釋了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也選擇了高於職業操守的責任。

  當然相反的意見也是相當集中。很多人用成本和安全來進行折算:首先是飛機滑行以及燃油方面的經濟損失;其次是全部乘客晚點;再有就是航空公司調度受到影響,造成進出港航班的延誤等等,更遑論其中的安全因素。當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要為一個人而遭到損失的時候,是應該舉手投反對票的。畢竟航班這個概念,是需要極度的契約精神。不能把感動建立在沒有時間概念的基礎上。

  在這兩種説法的基礎上,筆者試圖用第三隻眼的態度來詮釋這個事件。現在的航班晚點是最被旅客所詬病的,人們總能期待在正常的時間裏完成兩個城市的穿梭。而這樣簡單的願望在天氣、人為的情況下,有的時候顯得是如此的無力。而蕭山機場當晚的這個航班竟然“鬼使神差”的正點起飛,恐怕是由於在淩晨這個節點使然。而蕭山機場之所以特事特辦,也是因為在淩晨這個節點,才有了操作的空間。

  午夜的航班不比白天,因此調劑、分配的航線還是比較充裕,不會造成連鎖反應而導致空中排隊。再有就是當時航班還是處於滑行的階段,並沒有起飛,所以在安全的角度來説是可控的。航班為一個人返航,個人覺得有種“拯救大兵瑞恩”的味道。你不能簡單的套用成本之説,來衡量情感和燃油之間的取捨。不傷筋動骨的犧牲下自己,就能讓一顆破碎的心獲得些許溫暖,這應該就是我們説的正能量。

  當然,這件事情絕對沒有放大的意義。首先要明確的是公民毋庸置疑的要遵守自己的義務,這其中就有對航班時間觀念的尊重,也許晚點依舊,但旅客卻不能搞個人特殊化。陳靜的案例實屬特殊,且幾乎沒有再複製的可能。如果無上限的發酵的話,保不齊又有年初“電話嚇停航班”的事件發生。所以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後,該有的情緒都應該塵埃落定。(台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