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不僅是在教師節這天

時間:2013-09-11 10:17   來源:台灣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在我們的腦海中,老師所被賦予的尊敬和意義,幾乎可以和父母比肩。作為耕耘春天、播種希望的人,他們也值得我們用心去尊重一輩子。中國自古都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在第二十九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正在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9月9日向全國廣大教師致慰問信。而李克強總理也選擇在教師節前夕,和大連一所學校的師生們共敘、交流。在9月10日這天,教師們似乎有著太多的榮光。

  教師節作為不放假、不發放福利的節日,意在人們在特定的時刻,不要忘記這些“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事業的人”。每每到這天,老師總會被孩子們擁簇在中心位置,鮮花、卡花,是學生們所能奉上的最純潔美滿的祝福。作為社會分工的一個種類,老師是辛苦又幸福的。幸福即是能更多的感受育人的那種成就感;而辛苦,就自不必言説,三尺講臺上,伴隨著我們成長的,該是怎樣的苦心孤詣、循循善誘。

  之所以教師比其他職業有更多的榮譽,皆是因為教育本身承載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而且是直接性的。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在世界範圍來看,發達國家無不是在教育方面下了大力氣,才最終體現在生産力的高人一等。譬如戰後的日本,在滿目瘡痍的絕境下,正是把“好鋼”都用在了教育上,才使得一代日本人托舉起了亞洲經濟發展的奇跡。就這個層次説,國家不僅要對老師以尊重和感恩,更應該用切實的福利來回饋他們。

  在我國,教育資源分佈的並不均衡,這也導致了某些教師待遇有分水嶺之別。城市裏的老師福利基本上都可以到位,然而在偏遠山區、貧困地區,還有很多沒有名分的鄉村老師,他們有的是數十年耕耘講臺,有的則是自發承擔起教書重任。對於這個群體,不能讓他們成為被遺忘的人群。因為他們不僅體現了教師的光榮,更是在貧困地區,撐起了當地人靠讀書出人頭地的最強願望。在大城市教育資源越發集中的當下,我們不應該人為的炮製“馬太效應”。把教育資源和老師待遇的大餅攤的越大越廣,也將是讓更多人受益的重大福祉。

  尊師要強調,重教也是不能馬虎的大事。前段時間一個叫玲玲的四川女孩,因為其父的“讀書無用論”,險些和大學失之交臂。這樣的事情讓國人陷入到一場大討論之中,很多人煞有介事的列出教育成本表,在糅雜著今年最難就業季的些許遣懷,竟然有“讀大學不如打工”的奇葩定論出爐。這種聲音之所以有市場,皆是因為某些人已經赤裸裸的用金錢來和教育來進行等價換算。之所以説這種是偏頗的論調,就衝一點:失去教育,孩子們將會直接關閉掉自己向上的人生通道。在社會經歷了原始資本積累的現在,別指望那些靠搬水泥、洗碗就能逆襲人生的故事再次上演!

  尊師重教這類話題要説的很多,但怕的就是坐而論道變成空。對教師的尊重,不應局限在教師節;而對教育的重視,則不能用金錢來劃等號。拋卻了形式上的禮儀、功利化的眼光,我們的教育才能返璞歸真。(台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