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字表為啥容不下區區“囧”字

時間:2013-08-29 10:13   來源:台灣網

  歷時10多年、先後修改90余稿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正式發佈。昨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專門對字表進行解讀,共為8105個漢字頒發了“身份證”。近年來網上大熱的“囧”字,沒有被收錄進字表。(8月28日 《北京日報》)

  十年磨一劍。字表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既是為漢字正名,也是豐富中國的文字,更是弘揚輝煌燦爛的中國文化,值得一喜、一讚。然而,字表拒錄“囧”字,這是一大硬傷。

  為啥不收錄“囧”,字表研製組組長王寧這樣解釋:現在網路用字十分混亂,類似“囧”字這樣的字沒有固定意義,不是傳承字,並且可以由其他字詞來取代,因此專家們不贊成將其收錄。

  王寧的解釋不能服眾。第一,不能因為網路用字混亂,就拒收使用頻繁、流傳甚廣的網路用字。對待網路用字,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第二,誰説“囧”字沒有固定意義?“百科名片”上説,“囧”本義為“光明”,從2008年開始在中文地區的網路社群間成為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成為網路聊天、論壇、部落格中使用最頻繁的字之一,它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第三,“不是傳承字”的説法顯然偏激,難道文字只需要傳承而不需要發展和創新?第四,“可由其他字詞來取代”的説法肯定站不住腳,中國文字如此豐富,有多少字不能用其他字詞來取代的?是不是因為有“汝”,“你”、“您”也不該收錄字表呢?

  《尚書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堂堂字表為啥就容不下區區“囧”字。對待外來東西,魯迅主張“拿來主義”;對待各種文化,中國理應相容並蓄。對於被稱為“21世紀最風行”、被主流媒體作為新聞元素、開始在電影和廣告産業産生效應的一個漢字,字表沒有拒收“囧”的任何理由。

  還好,“囧”尚未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正如王寧所言:“網路盛行不可能去制止,但仍然建議大家用規範字,不建議大家用怪字和自造字。如果到了一定時候,有明確的寫法和明確意義,在將來也許會上升為規範字。”儘管這個説法對“囧”明確不公,但至少“囧”還有“被錄入表”的希望。

  百密總有一疏。人上一百,五馬俱全。中國有13億人,眾口難調。就像央視春晚,不管如何辦,都不可能讓每個人滿意。字表能夠做到現在這樣,研製組人員付出了心血和汗水,理應得到理解、信任和支援。“囧”未入字表只是暫時的,字表中一定會有“囧”的一席之地。當然,這也要看“囧”的功夫:是否繼續足夠活躍,是否生命力足夠強,是否一直受到公眾喜愛。(台灣網網友 毛開雲)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