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黑名單”醫德就能亮堂堂?

時間:2013-08-12 15:53   來源:台灣網

  國際醫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和賽諾菲相繼在華曝出“賄賂門”的同時,陜西富平婦幼保健院醫生涉嫌賣嬰案也在持續發酵。昨天,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表示,受國家衛計委委託,該協會將公示醫德醫風考核結果,“不過關”的原因也有望對社會公示。這意味著,在兩年一次的考核中,因醫德醫風問題未通過考核的醫生將被列入“黑名單”。 (8月11日《京華時報》)

  小病大看、收受紅包、看病提成、藥品回扣現象由來已久,並不是今年的事情,也不是最近這幾年才有的事情。為什麼就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呢?是不是原來沒有考核制度?是不是原來沒有對醫德醫風的監管?答案是否定的,這種考核兩年一次。那麼此次為何又重提這一制度呢?這還不都是最近醫療系統的事情“比較煩”給鬧的嗎?

  詬病多多的現象背後,不是缺少了制度,不是制度有漏洞,也不是沒有執業醫師的監管,而是在這樣的環節中,一切都成了擺設和花瓶子,制度的實施不僅沒有保障百姓就醫的公平和安全,反而成為了不發勾當的保護傘。正如這個兩年一次的執業醫師定期考核工作一樣,這定期考核考出了什麼?考出的是國外醫藥公司自我曝光的“500人曾經接受禮品錢款”的新聞在慢慢爛尾之中。這就是“黑名單”真黑造就的。

  執業醫師考核這麼久就沒有發現問題?其實,問題早就發現了,也早已經具體到人了,只是他們在考核之後沒有讓公眾知道而已,有關部門也早就列出了“黑名單”,但是,這種“黑名單”並沒有變成讓公眾知曉的“白名單”。是有關方便把這樣的“黑名單”鎖在了抽屜裏,對當時醫生私下處理,口頭告誡,就萬事大吉了。一個醫風醫德不完美的醫師緣何能夠在一次次被“暗箱處理”後還堂而皇之的繼續欺騙患者,這都是他們的道德惹的禍?

  真正的幫兇是資訊不透明,是有關部門的護犢情結而已。試問,如果在以往的考核中,發現了問題就狠狠處理,砸了他的飯碗子,還會有後來者嗎?如果當時發現問題,就把這樣的“黑名單”告知公眾,這些醫生還有欺騙患者的機會嗎?如果,負責考核醫德醫風的不是和醫療系統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醫師協會,不是衛生系統的自我監督,是不是也會好些呢?

  把考核醫德醫風的重任再次交個一個醫師協會,恐難換來醫生“黑名單”的真光明,這和紅監會無法監督紅十字是一樣的道理。剷除醫療行業的癌細胞,不能指望著什麼協會,什麼自我監督,而要靠法律的手段,也無需什麼“黑名單”。我們有健全的法律法規,誰觸犯了,就讓法律的利劍揮舞起來就成。各行各業都搞自己協會的自我監督還要公檢法司幹嗎,還要反貪中心幹嗎?“黑名單”本來就沒有什麼法律效應,我們社會上的“黑名單”還少嗎,結果怎樣,不發商人不還是依舊在坑蒙拐騙嗎?治理這些還是讓法律嚴肅起來吧。 (台灣網網友 郭元鵬)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