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幹部作風方能政治清明

時間:2013-04-08 13:59   來源:台灣網

  進入4月的短短幾天內,人民日報、新華社、中青報等主流媒體連續發表多篇評論文章,對公款吃喝“回潮”、改作風“只説不做”、公車掃墓上墳、瞪眼説瞎話等“作風病”進行揭批。主流媒體如此大力度、密集性地“死磕”一種社會現象,實屬罕見。

  作風是黨的生命,重視作風建設是我們黨的傳統。對於執政黨而言,“作風病”不是感冒、發燒、咳嗽之類的小毛病,靠兩粒“白+黑”、三片“感冒清”就可治愈的。“作風病”是“牛皮癬”,特頑固、易反覆;“作風病”還是“禽流感”,易擴散、危害大。如今,媒體採取“死磕”方式與幹部的“作風病”較上勁,一方面體現了媒體輿論監督功能的完美和強大,另一方面彰顯了執政黨“容得下尖銳批評”的決心和氣度,二者相得益彰、互融相長。

  靠媒體“死磕”,可以加速那些已經曝光者的手術期,或者提速“病入膏肓”者的死亡期,但對那些癔想患病者、病毒潛伏者、深度隱藏者,媒體“死磕”的療效有限。對於這類作風病毒攜帶者,需要鋼化教育、鐵的制度和嚴刑酷法去“死磕”,才能剜毒源、去病根。

  用黨性教育“治未病”。把幹部作風作為選人用人的重要導向,把作風教育作為新招錄、新提拔幹部的崗前培訓和日常培訓的重要內容,從源頭上引導幹部深化對黨性黨風的認識,經常引導幹部算“政治賬”、“經濟賬”、“家庭賬”,將拒腐防變的防線前置。

  用密集監督“治欲病”。治幹部“作風病”是一項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務,要發揮黨內民主生活制度、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黨員定期登記制度等日常制度的功能,堅持“治早”、“治小”方針;要重用制度監督、發動群眾監督、依靠輿論監督,佈下天羅地網、進行密集監督,築牢作風建設“防火牆”,安裝拒腐防變“殺毒軟體”。

  用嚴刑酷法“治已病”。近段時間出現的作風新政打折扣、倡儉治奢遇空轉等現象,除了個別幹部作風不實、黨性蛻化、頂風違紀外,“上頭熱、下頭冷”的態度、“雷聲大、雨點小”的查處、“倡導式要求和溫情化執法”的形式,才是更為至關重要的因素。根治幹部“作風病”,必須樹立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堅強決心,必須堅持有病就醫、露頭就打的果斷原則,必須拿出頂格處罰、上限處理的嚴懲手段,不給“望風者”和“僥倖者”留下一絲的遐想念頭和操作空間。(匐莖)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