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注水”偏離了教育本質

時間:2013-05-28 13:37   來源:台灣網

  高校畢業季在即,“簽就業協議了嗎”成為應屆畢業生見面相互打探的熱門話題。焦急的除了學生還有高校負責就業口的負責人,他們不光為畢業生前途焦慮,也為自己的飯碗焦慮。為了逼迫畢業生抓緊找到工作,江西一所高校禁止未簽就業協議的畢業生參加答辯。(《中國青年報》 5月27日)

  一方面是龐大的高校畢業大軍就業困難,另一方面是很多學校宣傳就業率95%以上;一方面是學校教育學生要誠實守信,另一方面又逼迫學生在就業協議上弄虛作假。就業率注水由來已久,嚴重偏離了高校教書育人的本質,真是具有極強的反諷意味。

  本來,對於高校而言,更應該重視就業指導、介紹崗位,而非逼迫學生造假簽就業協議,但無奈高校也受教育部門考核的壓力,最後還是落實到就業協議書的簽訂比例上來。

  就業率的高低不僅影響到分管就業口的高校教師年終獎金,也直接影響教育部門對於學校下一年所需資源的分配甚至是專業設置,就業率低的專業很容易被砍掉。所以有些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變相地將畢業生檔案轉移到人才中心,學生也不得不提前找工作,甚至大四一年的主要精力不是學業而是忙於就業。在類似于“不簽協議不準畢業答辯”的壓力下,學生千方百計想法能在就業協議上蓋上紅章,至於是否真正落實了就業崗位,學校並不在乎。

  虛假的就業率如同考試作弊一樣,勢必將影響到政府決策部門的判斷,無法準確評估和衡量市場的就業情況。由於造假的就業率不能真實反映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供求之間的關係,導致畢業生適銷不對路,會進一步惡化日益嚴峻的高校就業形勢。

  就業率作為衡量高校工作的一個標準或有其可取之處,但它並不能全面、科學地反映出一個學校辦學水準的高低。無論如何,片面追求就業率催生了“就業率崇拜”,靠造假提高“就業率”的方式,絕不是改變“就業難”現狀的正道,而且對社會危害極大。

  要真正解決就業率注水的問題,首先要改進教育部門對高校畢業生的考核辦法,不能以就業率作為衡量高校教育水準的唯一標準;其次,對於高校而言,與其在終端依靠對就業率造假來提升學校形象,不如從自身改革,提高教學品質,培養出社會有用的人才;再次,提高就業率還需要政府部門和各企事業單位乃至全社會共同為高校畢業生營造更多的就業氛圍。

  就業率注水可以説沒有贏家,政府無法掌握準確就業資訊,高校也損害了自己的信譽,畢業生更沒有真正就業。滿盤皆輸的欺上瞞下游戲是不是到了該把這最後的窗戶紙捅破的時候呢?(台灣網網友 毛旭松)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