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兩岸實現政治對話需更多勇氣與謀略

時間:2013-05-23 15:21   來源:台灣網

  中國人民大學5月21日在北京舉行“兩岸政治對話前景”學術研討會,約20位專家學者就未來兩岸政治對話的可能性等問題進行研討。(台灣網) 

  淺淺的臺灣海峽,平均寬度大約為160公里,按説不算遠,可謂遲尺之遙。但1949年之後的幾十年,海峽兩岸相對緊張,長期處於軍事對峙狀態,兩岸人員往來、通郵、通航、通商完全中斷,兩岸同胞相望不可及,基本上處於咫尺天涯之中。 

  兩岸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中華民族的傳人,血脈相通,根系相連,就是砸斷骨頭還是連著筋,如此長期分裂、隔絕下去,子子孫孫是不會答應的。讓人感到高興的是,在兩岸同胞和有膽有識人士共同努力下,無數次的“破冰”之舉,為縮短兩岸距離,加強兩岸關係往來,注入了一筆筆極其寶貴的心血,與此同時,也為兩岸同胞交往打開了希望之窗。 

  首先,中國共産黨採取主動,在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這個《告臺灣同胞書》如晴天霹雷響徹海峽兩岸上空,得到兩岸同胞的高度肯定和歡迎。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全文刊載《告臺灣同胞書》,並在報眼的位置刊載大陸國防部決定停止炮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嚴正聲明。港澳臺媒體給予極高評價,國際輿論也給了極高的評論。 

  在大陸主動向臺釋放善意之後,臺灣當局遲遲沒有表態,直到1987年10月15日臺灣當局終於有了回應,宣佈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國務院辦公廳當即公佈《關於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時間只隔一天為10月16日,自此,長達38年的冰封期終於打破。而備受矚目的“汪辜會談”1993年4月27日在新加坡成功舉行,這一具有歷史性的會談格外引人注目,它的重要性在於:兩岸建立了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而且都是官方授權而進行的,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次是,正當兩岸關係有了新的希望之時,李登輝、陳水扁先後拋出的“兩國論”,“臺獨”所干擾,致使兩岸關係向好的趨勢被迫切斷,然而小小蒼蠅嗡嗡叫,阻擋不住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05年4月26日,兩岸鎖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和胡錦濤總書記邀請,率領國民黨訪問團訪問大陸,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晤,再次打破了被逆流鎖住了的新冰,胡錦濤、連戰兩隻大手緊緊握在了一起,時隔六十年的歷史性握手,猶如春雷滾滾,讓兩岸同胞看到了兩岸關係向好的新希望。尤其胡錦濤、連戰會談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使臺海形勢再次向好的方向實現新的轉變,而這次“破冰”的意義非同小可,它使人看到兩岸同胞堅定地反對臺獨的決心非同一般。 

  再是,2008年是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突破的一年,4月12日,在海南博鰲論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國民黨蕭萬長先生會見,並對兩岸關係進行新的探討,其意味深長,為以後兩岸關係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特別是這次“胡蕭見”,為兩岸關係進入到新的階段再次起到了破冰的作用。 

  2008年,隨著臺灣政局發生重大變化,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新階段。2008年6月12日,海協會、海基會再次走到了一起,使得停滯多年的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得以重啟,他們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再次勾畫新的美景。自此,兩岸兩會商談在汪辜會談的基礎上,邁向更為制度化、常態化,呈現更為宏大的格局。讓人高興地看到,復談後的八次兩岸兩會領導人進行會談,並簽署18項協議,就便利兩岸人員直接往來接觸、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等事關民生的重大議題“謀篇佈局”、“播種收穫”。特別是重新恢復的兩岸兩會制度性商談已成為兩岸溝通與合作的重要交流管道,正因此,兩岸多領域、多層次交流合作的局面漸趨深化,已經進入到深水區。 

  今天,兩岸又站在新的起點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出現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如何鞏固來之不易的和平發展局面,有序破解“深水區”遭遇的瓶頸和難題,須要我們的勇氣和智慧。同時,也需有再次破冰的勇氣和謀略。 

  兩岸不應再蹉跎歲月,當務之急,兩岸需要儘快坐下來談政治議題,只有開啟政治對話與協商,才是兩岸求同存異、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同時,也希望兩岸政治對話,也與當年一樣,能有破冰之舉。(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