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我待,下好“地震預警”這盤大棋

時間:2013-04-23 10:08   來源:台灣網

  “我們在第一時間發出了地震預警,但雅安市還沒有安裝預警系統。雅安如果有,肯定能大大減少傷亡。”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説。(4月22日 《中國青年報》)

  在雅安7.0級地震發生以後,各級職能部門至上而下展開大營救。而關於地震的檢測預警的話題,又一次被提上來。在這次地震中,傳説中的地震預警系統並不是毫無作為。

  幾乎與雅安地震發生同時,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已經在電腦網路、手機客戶端、專用預警接收伺服器、電視臺、微博等平臺上都同步發出了地震預警。然而這個系統的受眾群暫時是汶川北川等地域,雅安不在其列。防震專家王暾説,雅安一旦安裝,傷亡的減少“肯定是顯著的”。

  不是很明確當下地球板塊是否進入活躍期。但是五年之內發生汶川、玉樹、邵通、雅安等較大級別的地震,從時間跨度來看,大家都有個常識性的客觀認知,就是西部地震多發區域,似乎更有理由做大做強地震預警系統。

  事實也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在這次雅安地震中有過精確預警的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是已有覆蓋面積40萬平方公里的地震預警系統。該系統超過日本地震預警系統所覆蓋的37.7萬平方公里,成為世界最大地震預警系統。但是覆蓋面廣並不代表著報警系統的安裝點多,在系統安裝密度上,就有不少短板。雅安據説要在5月12日之前安裝上,但最後計劃趕不上變化。

  地震預警系統不能預測,但能在地震發生之後發出預警,産生出3到數十秒的“生命時間差”。從理論上説,3秒鐘就能夠改善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率。就是這樣一個守護神,卻因為並非強制性安裝的屬性,以及部署成本並不低廉,對當地可能是種長期的經濟壓力,導致有些地方並不重視。同時更大的原因是人都有僥倖心理,都有種上級別的地震“千年等一回”之感,還不如把有限的資金放在其他的刀刃上。事實也的確如此,但地震真的來了之後,卻又有人“悔之晚矣”。

  地震預警系統,最關鍵的就是錢的問題。我們看到,在中國地震局公佈的預算中,地震局住房保障預算1.54億 而預報監測支出3822萬。其實帳單尷尬而又真實的凸顯某一矛盾,錢或許是有的,卻有個孰輕孰重的問題。也許地震局有它的通盤考慮,但是在地震多發地帶的民眾卻有著等不起的焦急。

  地震預測是所有國家都無法破解的技術難題,但是地震預警卻是可以著手實施的一盤“大棋”。雖然只能贏取的時間只能以秒來計算,但關乎尊重生命的議題,同時它也並不是個偽命題。如果可以的話,就請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吧。(台灣網網友 謝偉鋒)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