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比1的冷漠,人性道德何存?

時間:2013-04-08 13:42   來源:台灣網

  5日,長春市一老人突然摔倒在菜市場裏,一白衣女子守護在老人身旁,直到120急救人員趕到。但在這之前,有178人從老人身上跨過,未施予援手。(4月8日 人民網)

  老人突然摔倒,躺在地上,人事不省,如果你在現場,是上前施救,還是跨過老人身體離開?看了這則新聞,筆者想起了前段時間熱議的“不敢扶老人”、“做好人沒好報”——這種反道德的撒嬌之聲很流行,而且似乎很冠冕堂皇:因為做好人有被誣陷的風險。現在看來,這純粹是一種偽正義,是為社會的冷漠找了一個看似正當的藉口。是什麼使178個人從一個奄奄一息的生命面前無視的跨過?中國有古語:“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可是當面對一個鮮活生命的時候怎麼能熟視無睹?長春的178個行人從老人身上跨過,如果把暈倒的老人扶起來,他們會有什麼風險呢?會有人誣陷他們嗎?不會。這種冷漠無關什麼風險,只是暴露了墮落的、冷酷的人心。

  從佛山小悅悅事件到老人倒地無人扶……近年來,一些路人見死不救的事件不時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裏,在憤慨行人的無情與冷漠的同時,筆者也對類似相關事件反映出的責任和信任危機這一社會現狀深感無奈。178:1的冷漠,不禁讓人心寒。因為它太過異常和觸目,它深深觸動了人們心裏最底線的道德神經。無論有什麼原因也不能推脫對生命的無視和冷漠,如果其中有一人及時的伸出援手,也許結果要比現在樂觀得多。有什麼原因能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它所揭示的是人性的冷漠和社會責任的缺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思想體系不斷多元化,人們的生活水準較有了質的飛躍。然而,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現代社會,社會道德教育在漸漸被弱化,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缺乏信任和關心。不知道具體什麼時候,大概是從彭宇的案子開始吧,無人攙扶摔倒老人的事件頻發。這些人的冷漠和事件的無奈對圍觀者的心理産生了很深的負面影響,從而在不斷助長圍觀者的無情與冷漠。為了不讓“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為了不“惹禍上身”,圍觀者只能選擇“視而不見”,甚至“冷漠無情”。

  其實筆者相信冷漠的行人並非良心喪盡,也許在面對奄奄一息的生命時,遲疑中,社會的經驗、潛在的風險束縛了其內心的善念,從而無視的離去。只有社會大眾真正從思想上意識到在這個社會上個人本身不是一個個體,而是整個社會的一分子,人們發自內心地主動地去承擔每個人應有那份社會責任時,人與人的之間的關係才會更加融洽。178:1,這個數字顯然有些令人難堪,但幸好還有個“1”,否則這個比例將毫無意義。這個“1”就是一股正能量,同時也是需要我們傳遞的意義。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良好的社會環境當然需要每個人的付出,但是客觀的社會環境確是人們所顧忌的,在我們每個“行人”從自己做起,多一點關心,慷慨伸出援手的同時,也希望社會、政府給予善良一個保護傘,讓普通民眾在幫助別人時知道,社會是溫暖的,政府是保護的,行善是無後顧之憂的。

  178:1的冷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自我反省,社會在變,希望人最初的那份本性不要變。(袁寶)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