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入園,解決入園難須治標更要治本

時間:2013-01-24 15:12   來源:台灣網

  在廣州市人大十四屆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市教育局局長屈哨兵會上表示,今年開始,廣州將針對公辦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進行改革,今年開始公辦幼兒園逐步面向社會搖號招生,具體方案將於4月出臺,以保證9月入學。(1月22日 《京華時報》)

  搖號購車,搖號買房,這在人們看來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畢竟在市場經濟下,資源的配置及流向,政府不能過多地行政手段干涉。如今在廣州,又史無前例地施行搖號上幼兒園,不可謂不是對新中國經濟發展窘境的現實寫照!

  公辦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教育資源不均衡,才不得不進行搖號入園。所以正是因為社會産品的供需比例相對失衡,明顯供小于求才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搖號”事件。

  作為南方重要沿海城市的廣州,每年都有大量的外來人員涌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當地公辦幼兒園資源的緊缺。貴的上不起,便宜的又嫌教育跟不上,於是不溫不火的公辦幼兒園,便成了外來務工人員及當地中産階級的首選。然而,面對有限的公辦幼兒教育資源,究竟入學門檻該如何調整,當地領導不得不借鑒了搖號買房、搖號購車的特例。

  那麼“搖號”上幼兒園,對於亟需入園的孩子父母來説,究竟是一種福音還是警鐘呢?在筆者看來,“搖號”在目前國家一時無法配置更多公辦幼兒園資源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畢竟人做的東西就有人為操作的可能性,而通過電腦搖出的結果,至少能做到相對公。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其中沒有一點貓膩,但相較于前,已邁出了公平的一步。

  廣州以搖號上幼兒園的方法,亦給各地解決幼兒園入學難,提供了一個貌似“新穎”的借鑒。但長時間的“搖號”是不是真的就能解決社會問題?筆者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這樣認同,面對全國各地出現的入園難問題,政府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增加公辦幼兒園資源,卻是如何最大程度地分配有限的資源,這本身就是治標不治本。

  這次廣州搖號入園,雖然還是廣受民眾質疑,但我們還是要用充滿感激的笑感謝政府,在這個公共資源不能均等分配的時代,但同時我們也用期待的笑臉,來盼望將來能夠實現真正的社會資源供求平衡,而不再需要用“搖號”來實現社會公平;筆者也更盼望對那些搖不上號或不能參加搖號,享受不到更好公共教育資源的幼兒,政府能夠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幼兒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以科技創新及吸引人才而發展起來的廣州,更要從長遠來看待幼兒園教育,以優異的教育資源,培養優秀的未來人才,這本身就是一種為經濟,政府應當也完全有必要懂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內涵,抓好了教育,也就是轉好了未來的發展! (台灣網網友 楊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