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農民工,一種可悲的傲慢與偏見

時間:2012-12-31 10:03   來源:台灣網

  “你穿得這麼臟,就不應該坐公交車,應該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825路公交車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風塵僕僕的農民工,指責其影響市容。當時車上的其他乘客無不對這名老太的話感到憤怒,“真正影響市容的是這名老太!”該事件被網友上傳到微博,經本報官方微博轉發,引來眾多網友關注。(12月30日 光明網)

  又是一起歧視農民工的新聞,筆者不禁要問,歧視農民工現象何日才休。

  在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應該講究公德。對別人的意見,應該善意提醒,而非惡語惡行相向強加干涉。在公交上,乘車更是每個人的權利,公交的公益性決定了每個人的平等權利,公交車上歧視農民工的老太,也許並不富有,即使很有錢,她的精神也是空洞的,因為她不懂得平等善良的觀念,她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

  當今社會,歧視窮人,仰慕有錢人,這種事例不少見。自古道,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在一些城裏人的眼中,農民工就是代表著愚昧、落後、骯髒、貧窮。那麼,作為我們勞苦大眾的農民工就應該被歧視,甚至被辱罵嗎?人生而平等,顯然不應該歧視,但是,社會上就是有一種歧視農民工的風氣,牢固異常,揮之不去。而這種以偏概全的心態背後,是對體力勞動者的鄙視,是城裏人和鄉下人之間可怕的隔閡和猜疑,是一種可悲的傲慢和偏見。 

  在我們歧視農民工的時候,應該認真想一想,如果農民不種糧食,城裏人吃什麼?如果沒有吃苦耐勞的農民工,哪能萬丈高樓平地起?與此同時,我們的城市有沒有為這些建設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有沒有關心過他們的醫療保險、子女教育?有沒有對他們進行基本的技能培訓、生産安全培訓?能不能保證他們按時拿到微薄的工資?當一批又一批農民工把青春獻給城市的時候,當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麗的時候,我們沒有給農民工應得的榮譽、應得的報酬,留給他們的卻常常是冷酷的面孔和深深的傷痛。農民是歷史的推動者,是社會主義經濟大廈的重要支撐,我們有什麼資格和理由歧視他們? 

  筆者認為,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中國的小康;沒有農民的幸福安康,就談不上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當我們的城市已經走向現代化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依然貧窮落後的鄉村;當一部分人已經富起來的時候,應該更加關注社會公平,營造共同富裕的氛圍;當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的時候,應該更加關注我們社會一些人的心態是不是健康,這些人應該經常摸一摸胸口,看一看那個叫“良心”的東西還在不在!農民工處於城市最底層,他們是真正的弱者,是不能忽視的群體。他們的問題與構建和諧社會息息相關,全社會都應要把目光投向他們,把保護傘撐向他們,把服務的手伸向他們,把公平和正義還給他們,讓他們真正成為城市社區的平等主體。(台灣網網友 袁寶)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