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項規定”意在破除“官架子”與“花架子”

時間:2012-12-07 11:07   來源:台灣網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

  該“八項規定”矛頭直指目前體制內兩大不良作風:一是“官架子”,二是“花架子”。

  所謂“官架子”,即官僚做派,實質上是封建官僚思想的遺毒作祟。在封建時代,根據宗法制關於“禮”的規定,官員有與其級別相對應的特殊待遇,比如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享受八抬大轎,又比如百姓見官必須跪拜行禮等。這些封建殘余到了今天,逐漸演變成了當代的“官架子”,比較典型的如領導出訪要封路管制,領導下飛機要安排專人在機場迎送,百姓找領導辦事必須用“請示”、“報告”等字眼,這些不良風氣不僅擾亂人民正常生活,更是給黨的形象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使得幹部成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官僚”,完全背離了人民公僕的職責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所謂“花架子”,即形式主義,實質上是一種錯誤的政績觀,是投機取巧心理的表現。現在社會上廣泛存在“能幹不如能吹”的錯誤觀念,認為實際幹出了什麼成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獲得上級的肯定性評價。黨政部門因而本末倒置,不用心幹實事,卻一心一意迎合領導心意,導致“文山會海”不斷,實事無人肯幹。然而物質才是意識的根源,缺乏事實支撐的會議必然是無內容可説的,做出的所謂“總結”、“報告”必然是空洞無物的,“迎合領導”最終只會成為“忽悠領導”。

  “八項規定”依據現實而出臺,面對兩大不良風氣重拳出擊,具體來説有兩大措施,其一是“親民”,嚴格規範出訪活動,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同時改進警衛工作,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其二是“實幹”,從實際出發,嚴控以中央名義召開的會議,無實質內容簡報一律不發,壓縮政治局委員報道數量字數,實事求是,杜絕空話、套話。

  八項規定既是對“官架子”、“花架子”的破除,更是對黨內親民實幹的優良作風的具體要求。然而僅僅致力於整治作風還只是一種“治表”之法,想從根源上徹底解決“官架子”與“花架子”的問題,還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共同繼續努力,使所有官員從內心深處樹立其“當官為人民”、“當官幹實事”的堅定信念,真正實現“治本”。 (台灣網網友 陳芮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