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保胃戰”真抓實幹是關鍵

時間:2012-03-15 16:46   來源:台灣網

  今年的兩會上,食品安全仍然是與會代表們關注最集中的問題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徐龍建議從三大方面打造食品安全資訊網路管理體系。即建立食品資訊溯源體系,建立食品安全資訊網路管理監控體系,建立食品企業誠信的資訊化保障體系,打贏“保胃戰”。(3月13日《珠海特區報》)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我國的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從市場出現的“毒”大米,用礦物油“拋光”;麵粉用甲醛之類潛在致癌物質漂白增韌;銀耳用硫磺熏制增白,到“蘇丹紅”、“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人為造假摻毒的現象比比皆是,觸目驚心。以至於百姓中流傳這樣的順口溜:“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色素,能吃什麼,心裏沒數”。並且發出了“誰能告訴我,究竟吃什麼”的吶喊,給中國百姓的一日三餐再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問題還很突出,群眾反映強烈。要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集中打擊、整治非法添加和違法生産加工行為。

  食品安全不僅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而且關係到我國經濟發展,關乎社會的穩定和諧。怎樣才能保證食品安全這個沉重的話題,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是法律的滯後。其實,我國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可謂不多,制度不可謂不全,但問題的關鍵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督不力、把關不嚴。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食品安全的老大難問題?正如有關專家所指出的那樣:深層次問題不解決,食品安全保障只是一句空話。他所説的食品深層次問題,就是從農田到餐桌,涉及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

  近幾年來,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已經對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生産經營全過程實行管理為主線,以保護國民健康為第一先決條件。因此,發達國家不僅有嚴格的食品安全法作保障,而且國家和政府紛紛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法律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準,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家食品品質安全監督管理體系,對影響食品品質安全的因素進行有效監控。

  而我國食品安全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弊端,要麼檢測設備滯後,許多有害成份卻“檢測不出來”;要麼標準滯後,對“吃幾噸才能致癌”卻束手無策;要麼監督管理乏力,以致群眾戲言:一片麵包的安全問題扯出8個部門誰也“管不了”。為什麼我國目前已經有了從技術、法律、體系三方面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準,卻管不好食品安全,以致王歧山副總理都深感“不好意思”的愧疚。問題是再好的法律、制度、標準沒有很好地執行都等於零。要打贏食品安全“保胃戰”,必須在法律懲處、制度監管、責任追究等保障食品安全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監管嚴密、追責嚴厲。腳踏地,真正履責,鐵腕整治。誠然,保障億萬人民的餐桌安全,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常抓不懈,警鐘長鳴!(台灣網網友:楊錫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