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或成才,安樂終成庸

時間:2012-07-03 16:09   來源:台灣網

  家住仙遊縣城附近一個自然村的22歲的考生小柯理科674分,全省100名以內。為了這個能上清華北大的高分,他已經參加了6年高考。北京大學醫學部負責福建招生的老師告訴記者,憑這個分數,小柯很有希望被錄取。(光明網7月2日)

  小柯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可謂是付出了很多,6年的辛苦與青春,最終還是“皇天不負苦心人”。讀過他的經歷,不得不承認,現實讓他如此執著于自己的理想。他在外打工多年,親看見很多學歷文化水準不高的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傷痕纍纍儘是苦,他立志要考上好大學,改變命運。最近連續的6年,他始終為他的目標努力著,這種鍥而不捨、艱苦奮鬥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弘揚。而一定要上北京大學,這個觀點很多人可能不會贊同和理解,如果要上名牌大學的話,不一定非得是北京大學,很多大學都具備較高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專業選擇性很寬廣,如此執著去北大,令人費解。但是,如果説他是執著于自己最初的夢想,那是他的夙願,相信大家就能夠理解。

  但是不管怎麼説,小柯這種刻苦努力的精神很值得當代在校生學習,他在外打工,佔用了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利用別人休閒娛樂的時間去學習。而這些年的學習積累,加上一些技巧,使他連續幾年成績均在一本線上。這應該引起一些在校學生的反思:自己坐在安謐的教室,老師能答疑解惑,家人能排除負擔,安心學習。筆者倒想問問,如今的學生怎麼還會有逆反和不努力的想法?學習不能心無旁騖,總是被周圍事情誘惑,導致考試不理想,不能交出令自己和家人滿意的答卷,最終後悔莫及。小柯這個真實的例子就擺在面前,在校學生應該以此為榜樣和激勵,執著于自己的夢想,並且肯為夢想付出汗水。

  執著和奮鬥是成功的關鍵,同時也是當下在校學生普遍缺乏的。無論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無論是升學還是就業,執著和奮鬥都是奮鬥的源泉,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小柯的事情不僅應該讓在校學生反思,更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台灣網網友 楊興)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