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童謠不能成為兒童的思維慣性

時間:2012-06-04 10:51   來源:台灣網

  “我在馬路邊,撿到十元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裏面。叔叔拿著錢,買了一包煙。我生氣地説,叔叔不要臉。”經典兒歌《一分錢》被學生篡改的面目全非; “太陽當空照,骷髏對我笑。小鳥説,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炸藥包?我去炸學校,老師不知道。一拉弦,趕快跑,轟隆一聲學校炸沒了。”經典的《上學歌》被改的具有教唆與暴力傾向; “在我心中,老師最兇,晚上補課補到九十點鐘;回到家裏,老媽最兇,盯著作業從不放鬆;父母不在,老子最兇,拳打腳踢發泄一通!”把勵志歌曲《真心英雄》異化;“上學苦、上學累,不如加入黑社會。好吃好喝好滋味,晚上還有美眉睡。”這樣的童謠已發展為充滿厭世頹廢色情的“順口溜”貽害無窮,勢必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民族的未來。

  現在的小學校園或者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太聰明瞭什麼事情都一學就會,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網路的普及,一些灰色的童謠,在這些小朋友的口中往往是脫口而出。不管是對唐詩的刪改,對健康童謠的異化,還是對現代“灰色童謠”的頌讀,筆者認為對心理和生理都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説,大多數認為是好玩,如果會兩首“灰色童謠”甚或是叫“另類童謠”,感覺在同學面前是一種“時尚”,説出來是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和過癮,但對於家長來説,不能津津樂道,不能以自己的孩子會幾首灰色童謠而當面對朋友、鄰居誇讚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聰明,這樣往往加劇孩子學習掌握吟誦“灰色童謠”的熱情,不良的童謠會對孩子反面教育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易使孩子逐步走向不健康的成長軌道。

  “灰色童謠”的出現有其社會原因,“灰色童謠”中折射出許多社會問題,是當前社會現實提供素材的結果,但孩子們缺乏適合這個年齡層次吟唱的健康童謠也是一個大的關鍵因素。現在生活節奏加快,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再加之孩子們學習壓力過大,家長疏于輸導與防範也使這些“另類童謠”佔領了市場,孩子往往是用“另類童謠”調節心理上的失落和憤懣。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現在成人兩性之間愛的直白和眾多影視作品眾多曖昧鏡頭的頻頻出現,以及網際網路上良莠不齊的文化影響等等諸多因素,而致使許多“另類童謠”有了較大市場。作為孩子的家長既然不能在宏觀上控制,就應該在具體的作為個體的孩子身上努力,使“灰色童謠”遠離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面對孩子在向家長講這樣的童謠時,作為家長的就應該堅決批評教育和制止,並注意加強對孩子內心問題的關注。

  然而有的孩子家長則對孩子説灰色童謠時津津樂道,並在別人面前誇讚,這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孩子的害,這樣就會毀了孩子,長此以往就會成為兒童的思維慣性,害莫大焉。當孩子在説“灰色童謠”時,不能向朋友或是客人加以炫耀,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而對孩子的行為津津樂道,説自己的孩子是多麼的聰明,大人會的小孩子全會,大人不會的小孩子也會等等,如果這樣,在孩子心裏認為:他説這樣的東西既然家長贊同、認可,他也不會再有所顧忌,而這種情形的出現反而助長了孩子在日後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收集更多類似的東西,從而也更加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台灣網網友:歐陽兆堂)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