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醫患矛盾的悲與痛——評電視劇《心術》

時間:2012-05-17 14:51   來源:台灣網

  這些天各大衛視熱播的《心術》,醫療話題的社會影響,引發了億萬觀眾的矚目。老實講,我也被劇情吸引住了,促使我在看電視劇的同時,不斷思索醫患關係的悲與痛。

  住房、醫療和教育,是中國老百姓最大的三件事。其中,醫療是關乎每個國人生命安全的大問題。《心術》講述了平山醫院腦外科的幾位醫生,雖然面臨著病人的不信任、醫鬧的胡攪蠻纏、醫療糾紛的敗訴等等巨大壓力,但依然希望做個好醫生,而又不得不面臨社會現實的考驗。電視劇以編劇六六“臥底”醫院大半年的親身經歷寫成,以一個作家的眼光,敏銳捕捉到醫院裏的百態千姿,以及來往人群的苦辣酸甜。

  劇中還原了緊張的醫患關係:看病難,藥價貴,醫患之間互不信任,醫療事故頻發。在醫生與病人之間,看似醫生是強勢,病人是弱勢。其實在生活中,不僅病人有苦痛,醫生也有難題。如前幾集就是一場車禍,醫生等不及家屬趕到簽字就開了刀,手術成功,但病人卻突發心臟病意外死亡。因為家屬“沒有簽字”,醫患雙方發生了激烈矛盾,醫院最後賠了家屬50萬元,主治醫生還在輿論壓力下辭職。在這樣緊張的關係中,無論是患者還是醫生,都角色錯位,如履薄冰。

  劇中具有一種穿透人靈魂深處的力量。“心術”的劇名取意“仁心仁術”。編劇六六説,人在世上不外乎兩點,心與術。也就是德與才。要麼德才兼備,要麼心術不正。六六試圖在感召和呼喚。她希冀矛盾日益突出的醫患關係,漸趨於緩和。她希望在醫院氛圍中,可以感受到愛、希望、關懷。她説:“如果説我們不是看到有希望的愛,我們乾脆等死好了,為什麼去醫院呢?”所以,只有政府的投入和醫療體制的改善,醫患之間相互信任了,才可能改變對立緊張的中國式醫患關係現狀。

  劇中的風格,大膽、犀利、麻辣、幽默,讓人嘆為觀止。語言的大膽,比如谷超華出醫療事故,同行勸解:“哪個名醫不背幾條人命?”但情緒憤怒的病人道:“你們就是拿執照的殺人犯!”犀利的臺詞,又如:“醫院每天都上演打砸搶,全武行。我要告訴我的小學妹們,除了學打針,還要學女子防身術。”當然,劇中中也不缺乏幽默,如:“我覺得我就有一顆慈悲為懷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路邊走過一隻小強我都捨不得用腳踩死,頂多用乙醚悶倒。”劇情常在不經意間露出山水,觀之會莞爾一笑。

  對比兩年前出版的《心術》,變化最大的是海清扮演的美小護一角。電視劇《心術》中,其貌不揚的胖護士美小護搖身變成女主角,美麗光鮮正直潑辣,以醫院為家,愛工作愛病人。跟霍思邈劉晨曦是好哥們,甚至還幫霍思邈去追女孩子……直到最後她才發現她與霍思邈是“相知”的,兩人最終萌生愛情。她和霍思邈之間的對話更加火辣“嘎嘣脆”,常有諸如“你不是喜歡搞藝術,你是喜歡‘搞’藝術的人”出現。

  最後想説的是,感覺六六沒有選擇站在醫患任何一方的立場上,替任何人説話,只是希望透過醫生和患者的“對立”,看到不同人的生活態度,讓觀眾在取捨中感受“兩難”。而這種“兩難”的體驗,很有可能撬動雙方的固有立場,為化解現實中醫患矛盾的堅冰提供一點溫暖。對於普通的我們而言,無法改變環境,只能默默執守和堅持。(台灣網網友:古滕客)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