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依託》傳統敘事的精細化

時間:2012-05-15 10:41   來源:新京報

  《生死依託》包含著癡情女與負心漢、父女相認、兄妹相戀、善良鄉親與受助孤兒等傳統段落,是電視劇力求好看的顯性結構;故事的隱性結構也即是故事的社會訴求,包括了鄉村赤腳醫生的艱苦時代、鄉衛生院的落後時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新大好時代,與之相對照的城市醫療狀況隱隱約約出現。

  對立足農村醫改的《生死依託》來説,在央視一套播出幾乎是個完美——它是精心編制的農村新醫改典型案例。

  這是一部為農村醫改著書立傳的作品,與《心術》以醫生生活為背景的都市情感劇完全不同,這裡的主要人物分為正邪兩派,且陣營分明。主人公山丹有著飽受生活碾壓但依然傲然挺立,她人生的軌跡每一步都與歷史大事件息息相關。起初,農村善良“小芳”蘭蘭為不耽誤下鄉知青王天明的前途,主動離了婚,被迫離了家,難産而死,留下女嬰山丹。山丹在善良的女牧民娜仁撫養下長大,並與親生父親王天明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認識,最終父女兩人冰釋前嫌,山丹找到幸福歸宿成為農民喜愛的年輕女醫生。這中間包含著癡情女與負心漢、父女相認、兄妹相戀、善良鄉親與受助孤兒等傳統段落,是電視劇力求好看的顯性結構;故事的隱性結構也即是故事的社會訴求,包括了鄉村赤腳醫生的艱苦時代、鄉衛生院的落後時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新大好時代,與之相對照的城市醫療狀況隱隱約約出現。

  隱性結構是這部電視劇的最終目的,顯性的故事則被編織得細密而精緻,橋段繪聲繪色。坐在大巴裏的年輕姑娘山丹看著手上的鐲子,想起自己的身世,鏡頭閃回到上山下鄉時代,手法極其傳統地用幾段畫面交代了蘭蘭離婚、懷孕、離家、分娩、離去的故事,其中穿插著富有感情的、詩歌朗誦一般的旁白;孤苦無依、即將臨盆的蘭蘭流落在外,恰好就瓢潑大雨——哦,這些是不是像極了很多經典戲曲的唱段?

  人物的設置也是如此,山丹幾乎永遠是善良、崇高、心中有他人、偉大的,偶爾懼怕艾滋病也夠不上人品的瑕疵——考慮到她從小被善良淳樸的牧民娜仁撫養,在眾人的幫助下長大,心中有大家無小我也勉強可以理解;作為對照組的邪惡(相對邪惡)代表人物,林珊珊、劉德倫的行為動機則是空中樓閣,動機和行為沒有細膩合理的展示。

  《生死依託》畫面如導演所言,為達到感人的效果,畫面色彩濃重,開篇羊群、牛馬、蒙古包、民間小調很有迷惑性,也很有美感。在這個模型中被催眠後,會被很多囫圇吞棗的橋段感動得潸然淚下——這是成功的“故事解説”電視劇。

  同期熱播的《心術》也有類似的社會訴求,“患者很可憐、醫生不容易”的故事內容也同樣引發觀眾的質疑,但明顯要現代和鮮活許多。六六筆下的人物也博愛,也善良,也有價值底線,但他們被主流價值觀教導依然保持著小小的“私我”;臺詞不是充滿抒情詩歌意味的煽情,而是富有智慧和意趣的現代化對白;故事沒有戲劇化的起承轉合、一波三折,而是和生活一樣又平淡又精彩——六六和《心術》已經向前走了一大步,《生死依託》還在傳統裏把模型構築得更精緻和更無瑕,但收視率已經説明瞭觀眾的選擇到底是什麼。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