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班委”背後的冷思考

時間:2012-05-16 14:43   來源:台灣網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08級行政管理班的六位班委集體高分考上公務員,分別被各省市國稅局、工商局、人口計生局、城市管理局等部門錄取,網上網下熱議如潮,稱之為“最牛班委”。( 中國江蘇網5月14日訊) 

  大學生全班出動報名公考,早已成為高校的一道風景,但“最牛班委”還是扯動了人們麻木的神經。 

  “最牛班委”折射出公務員職業之“香”。“國考”年年熱,只為“金飯碗”。中國青年報曾做過調查,僅有7%的大學生不看好公務員飯碗。在2011年國家公務員報考中,最熱的職位曾創下了4961:1的紀錄。在當下語境中,公務員意味著穩定、體面、前途和“隱形利益”,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大學生們做的不過是收益最大化的選擇。 

  “最牛班委”折射出教師職業之“冷”。六位大學生來自師範院校,卻沒有一人首選教師職業。某地一個鄉鎮計劃招考教師30名,實際報名僅16人,其中一所學校,計劃招考教師15名,實際報名僅9人。工作辛苦,收入較低,發展空間小,讓教師對職業榮譽感變得淡漠,“跳槽”和計劃“跳槽”的教師不在少數。 

  “最牛班委”折射出分配不公之“痛”。近年來,收入分配不均成為人們不滿的焦點,區域發展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等,使大多數人出現“弱勢心態”。權力大小不同的公權力部門,收入分配差距有兩三倍,甚至高達五六倍。“最牛班委”熱捧國稅、工商、人口計生、城市管理等部門職位,正是因為這些部門擁有較大執法權,可以獲得較多的“明收入”或“暗收入”。 

  全國人大代表、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曾指出,大學生都去考公務員,都吃財政,不創造生産力,這意味著社會的倒退。“最牛班委”未必是國家之幸。(台灣網網友:吳靜)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