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大漲價 消費者很受傷

時間:2012-04-01 16:26   來源:

  據相關消息,美讚臣和雀巢日前已下發了調價通知,全線産品提價幅度分別達到13%和10%。(3月31日《南方都市報》報道)

  洋奶粉又漲價了!相信見此消息,無數年輕的媽媽、準媽媽都會報以一聲長嘆:又得多花錢了。是啊,奶粉是小嬰兒的口糧,誰敢給孩子斷糧?既然不敢,那只能乖乖將銀子奉上。只是如此一來,錢包又得縮水。畢竟,對每一個有嬰兒的家庭來説,奶粉的開支是一筆大數目。僅以雀巢力多精1號嬰兒配方奶粉為例,就能説明問題。一罐900克的奶粉,市場售價為163.20元,一旦漲價,消費者就要多付16.32元;通常一個小嬰兒一個月要吃掉4罐奶粉,這就意味著消費者一年要為此多支付783.36元;再加上原來的開支,消費者一年花在奶粉的支出就高達8616.96元。在此境況下,哪怕洋奶粉只漲1%,也會給消費者增加不小的壓力,更何況10%呢。

  也許有人會説,能夠買得起洋奶粉的,都是有錢人,他們不在乎多花一點錢。是的,在洋奶粉的消費群體中,確實有富人,但更多的,還是平民百姓。這些平民百姓,自己平時省吃儉用,但對孩子,他們卻相當大方;不是他們要“打腫臉充胖子”,而是現實逼迫他們只能如此。從三聚氰胺到皮革奶再到黃麴霉毒素,有關國內奶企的醜聞就從未斷過;在此境況下,有多少家庭膽敢拿孩子的生命去冒險?既然不敢,只好任洋奶粉一漲再漲,即使心中萬分不滿,也只好乖乖掏錢。何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此之謂也。

  由此可見,面對洋奶粉,內地消費者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不是嗎?如果漲價的是化粧品,消費者可以扭頭就走;如果漲價的是服裝,消費者可以改換門庭;可在洋奶粉全面漲價的情況下,誰敢讓自家的寶貝餓肚子?那麼,消費者如此不堪的處境,又是誰造成的呢?

  不用説,質監部門首先要對此負責任。正因為他們敷衍塞責未能嚴把品質關,才導致國內奶企醜聞不斷不堪信賴。其次,要負責的,就是眾多國內奶企。作為企業,賺錢無可非議,但任何一家企業,都應當憑藉合格的産品來賺錢;但奶企的情況,卻遠非如此。一些奶業巨頭,竟然憑藉自己強大的行業地位,來綁架國家標準,最終利用低標準的産品來牟取鉅額利潤。如此行徑,令人不齒,最終也將大量的消費者,逼向了洋奶粉。

  事實上,正因為剛需強勁,洋奶粉才膽敢一再漲價,導致消費者一再受傷。面對咄咄逼人的洋奶粉,但願國家有關部門能夠痛定思痛,儘快提高國內的奶粉標準,使之與國際接軌;與此同時,也希望國內奶企能夠臥薪嘗膽,從頭再來,將高品質的奶粉奉獻給消費者,將丟失的市場份額從洋奶粉的手中搶回來。(台灣網網友:唐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