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腳醫生諾言看“醫者心”和“患者心”

時間:2012-03-28 14:51   來源:台灣網

  安徽黃山一名癱瘓女子曾多次輕生自殺,赤腳醫生方輝升為阻止其輕生的念頭許下誓言:“我一定能治好你的病,如果治不好,我娶你為妻,照顧你一輩子”。從此,方輝升與癱瘓女子相濡以沫生活14年。(3月27日《環球時報》)
  
  赤腳醫生為了阻止患者輕生,在情急之下才許了一個“諾言”,這本屬人之常情。此後,如果未能兌現,也會成為一個“美麗的謊言”,也無傷和患者之間的感情。但是,這名赤腳醫生卻以春秋時“曾子”的真誠,不僅兌現了自己的諾言,而且,用14年的時間不棄不離的堅守著這份諾言,無微不至的呵護著這份諾言,讓其變成一段可以傳頌的愛情故事。
  
  在哈爾濱醫大患者捅死醫生的陰影籠罩下,在墻頭草般搖晃的輿論價值取向中,在圍觀者沒人性的“高興”嚎叫聲中,赤腳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這則故事,就像一眼甘泉,從冷酷現實的夾縫中奔涌而出;也像一場春雨,淋濕了勢如水火的醫患關係的“競技場”。在真善美中,讓我們看到“醫者心”的可愛之處;在平凡、樸實中,讓我們看到“醫者心”的偉大之處。
  
  何謂“醫者心”?有人説,醫者父母心。言下之意就是醫生的心中必須時刻牽掛著患者;有人説,醫者仁心。則表示,醫生用一雙妙手讓“救死扶傷”的醫德昇華;有人説,醫者良心。則指,大則在手術刀的起落間,小則在下筆開藥方間,醫生都會用自己的良心監督著整個過程;也有人説,醫者恒心。這告訴我們,恒心是建立在父母心、仁心、良心的基礎上,小則就像赤腳醫生兌現自己的諾言一樣,大則就是醫生用一生時間對自己天職的詮釋。
  
  一個巴掌拍不響。在醫患關係中,不能光有“醫者心”,還應有“患者心”,只有兩心相互碰撞,才能擦出認同的火花和價值觀,才能碰出醫患和諧的旋律。“患者心”可以不站在“醫者心”道德的制高點上,也可以不站在“醫者心”價值範疇之內,只需要做兩個自選動作就足夠了——理解和支援。只有患者理解了醫院,才能更好的溝通,才能更好的解決就醫過程中的訴求,才能化解自己心中的不快;同時,只有患者支援醫生的工作,才能方便自己的就醫治療,才能爭取早日痊癒,才能重塑醫生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和價值。兩全其美之事,何樂而不為? (台灣網網友:魏奇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