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歸來》: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

時間:2015-07-22 13:54   來源:新華娛樂

  《大聖歸來》穩固了資本追逐國産動畫的信心,但故事本身依然是動畫製作的核心。

  剛剛過去的週六中午,在北京北三環外的一個小區,《大聖歸來》的主創團隊們正聚在一起,熱烈討論著影片下一部發行行銷工作。

  是的,國産動畫很久都沒有出現這樣的驚喜了。

  進入今年暑期檔以來,預期之內的票房強片《小時代4》、《梔子花開》和爭議不斷的《道士下山》至今票房都未能過5億,但幾部意料之外的影片《大聖歸來》、《捉妖記》和《煎餅俠》點燃了觀影熱情。7月18日過去的這個週末,全國單日總票房達到4.19億,超過《速度與激情7》公映時創下的3.8億紀錄。上映十天,《大聖歸來》的票房就破了5億,成為國産動畫大電影裏的票房冠軍,在內地放映的動畫電影中排行第四。據執行製片人胡明一表示:在高票房的背後,我更加看到了民族熱血的集結!民族英雄的回歸!行業熱情的點燃!國漫奇跡正在發生!

  導演田曉鵬帶著黑框眼睛,喜歡穿自己做的文化衫,上面印著大聖最初設計出來的形象——一個更邪惡的版本。在面對媒體反覆追問“8年籌備4年製作”的苦情問題,以及不斷上升的高票房時,也只是淡淡地説,“主要是運氣比較好,可能壓抑太久,大家看到一個還湊合的東西,就過分褒獎。”

  但好運氣的到來並不像説得這麼輕鬆。電影製作方十月數位的辦公室座落在北京西三環外的一個寫字樓內。最熱鬧的時候,不到500平米的辦公區擠進過120多名動畫師。等到《大聖歸來》完成時,公司卻只剩下了20多名員工。四年中,動畫師們也因為各種原因,而流動頻繁。很多媒體報道中都提到的“600人團隊”,按照監製總監金大勇的説法,應理解為先後進出達600人。

  幾年前,人們也進行過對國産動畫的一番討論。2011年,一部同樣以孫悟空為原型的動畫大電影《魁拔》曾短暫吸引過觀眾的注意力。但第一部《魁拔》只取得300多萬的票房,當時評論認為,《魁拔》鎖定的目標觀影人群並非低幼人群,而是針對青少年為主。等到第二部被製作成3D版本後,中國的觀眾對於國産動畫電影有了更好的認識,票房也漲到2500萬。

  《大聖歸來》一上來就是三維動畫,注重技術和特效配合,操作中也更複雜。設計出角色原型圖後,要建模型、上材質,然後加骨骼和關節。影片中最驚艷的打鬥部分,加關節時要反覆調節位置,檢查是否能連貫流暢的完成各種動作。模型製成後,要根據分鏡圖做鏡頭的運動和人物的走位,然後加細節、做特效調整和燈光渲染。以最後一場懸空寺的戲為例,建築模型經過了4個月製作,再加上其他環節,一場戲製作完成耗時1年左右。《大聖歸來》中總共有90多場戲,由多個團隊平行操作。

  製作《大聖歸來》之前,田曉鵬曾接了一些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訂單,兩者在具體操作中有很多差異。比如在這些訂單中,人物笑的時候揚起嘴角的程度,回頭看的角度都是固定的。這樣做的好處是,動畫師水準參差不齊時,失誤率會比較低。“但弊端是做出來的東西沒那麼生動,這套模版可能並不適合用在東方人的臉上,我們儘量還是一個人一個人的做。”監製金大勇説。

  《大聖歸來》裏的對手戲往往都有真人演員預演過,田曉鵬和金大勇還找來電影學院的朋友,他們在劇情預演中貢獻了很多即興發揮的臺詞。比如電影中,江流兒第一次見到大聖的十萬個為什麼——“哪吒是男的還是女的? 托塔天王真的有塔嗎?塔裏有人麼?”這些對話都是預演演員臨場搭戲搭出來的,最後那個拔毛動作也是動畫師根據女演員的即興表演製作而成。

  他們還請到周星馳《功夫》的音樂總監黃英華來配樂。片頭的《闖將令》、打鬥時的《爭鋒》,高潮部分大聖化身英雄歸來的那一刻,配樂用的是大話西遊系列的大聖面世的音樂。

  即便慢工打磨,《大聖歸來》也還是存在著不足,比如妖怪現出的原型也有點好萊塢化,一些關鍵轉折交待得並不清楚。但和《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等動畫相比,終於出現適合全年齡層觀看的國産動畫。國産動畫發展的趨勢不再只是低幼類,而轉變為全民消費。

  前期也有口碑相當不錯的動畫電影,如《魁拔》、《十萬個冷笑話》、《秦時明月》,到《龍之谷》,但是國産動畫的票房都不盡人意,有的甚至沒能收回成本。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不錯的動畫電影沒有取得漂亮成績的原因,和後期的宣發行銷也有著很大的關係。

  的確,與同期的《捉妖記》和《煎餅俠》相比,動畫電影沒有明星、新聞點弱、靠素材曝光又容易洩露劇情。《大聖歸來》原本定檔在2月6日春節檔前後上映,後來因田曉鵬對於品質的苛刻追求,上映推遲了。接下來,暑期檔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在這個特殊的國産電影保護月中,它幸運地避免了與好萊塢大片的正面衝突,而與《捉妖記》 、《煎餅俠》等登頂國際票房週末榜,對於這樣的成績,製片人劉志江只是淡淡一笑:現在票房很高了,我不能單純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考慮回報問題,應該更多地從社會效益來考慮。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所以,這筆投資對橫店影視最大的回報是社會效益,而不單純只是經濟效益。我只是有幸參與了這個時代。

  《大聖歸來》的宣傳更多借用了電影節的影響力。先是與和《聶隱娘》、《山河故人》、《尋龍訣》、《兔俠傳奇》、《搖滾藏獒》一同亮相戛納,發佈預告片。有消息説,它在戛納電影節上成為中國近年銷售最好的動畫電影,之後又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參加展映,就連《駭客帝國》的製片人安德魯梅森觀看後都嘆為觀止:這部動畫電影的製作在好萊塢得值一億美金!?出品方之一的橫店影視也邀請業界明星觀看影片,果然一時間獲得諸多明星的支援力挺:這是一部優秀的動畫片!

  行銷上,也巧妙抓住了全年齡層次的觀影習慣,鎖定主流觀影人群,作為二次元動漫迷的聚集地,嗶哩嗶哩(B站)也開始注意到了《大聖歸來》MV在上傳1天內點擊量達到了20萬次,同時伴隨著1.3萬條彈幕資訊。另一方面,伴隨著社交媒體的成熟和膨脹,微博微信也火速將MV推向熱門。團隊們也做了一個大膽決定,進行大規模的點映,在另一投資方微影時代的幫助下,通過線上預售,在上映前2周,《大聖歸來》總共舉行了兩次幾千場的大規模點映,大部分觀眾都是動畫片愛好者以及影評人和媒體。觀影后評分達9.1的《大聖歸來》迅速在社交類媒體上進行二次口碑發酵。

  《大聖歸來》突破了受眾人群的界限,對於國産動畫行業來講,這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大聖歸來》上映第一天,院線對這部電影的排片只有8.7%,但上座率遠遠超過了《小時代》,之後一場”自來水”(自發水軍)的推廣也逐漸展開。上座率意味著市場熱度,7月14日,以不足15%的排片完美逆襲超越了同檔期的《梔子花開》和《小時代》,之後一週,《大聖歸來》的排片慢慢上升到最高24%。

  目前,動畫大片製作已不存在技術壁壘,技術方面的迭代很快可以共用到産業相關的各家公司。只要前期有充足的投入,中國公司一樣能製造出和好萊塢動畫大片同等品質的畫面。

  《大聖歸來》的成功,很快將帶動資本迅速進入中國原創動畫行業。 接下來一年裏,更多國産動畫片將進入市場。王微在賣掉他所創立的馬鈴薯網後成立了新公司追光動畫,第一部作品《小門神》將在2016年元旦上映。夢工廠和華人文化産業基金聯合投資的東方夢工廠也制定出詳細的出産計劃,《功夫熊貓3》也預計在明年上映。摩天輪文化出品的《天生我刺》也已完成製作。

  但終究,故事本身才是動畫製作的核心競爭力,更多要完善的是如何用優質故事創意匹配一流的技術。

  田曉鵬以及出品方們對票房的一路飆漲並沒有表現出更多的興奮,而是心存更多對於支援者的感激。他們更在意的,是如何建立一個穩定強大的製作團隊,將已經寫好故事大綱的《大聖歸來》第二部動畫片順利製作出來。

  希望這一次不會是8年那麼長久。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