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青春片正在架空世界

時間:2015-05-05 10:23   來源:新京報

  國産青春片所建立起來的架空世界,體現在對各種極端事件的合理化之上的,並且在無法合理化的時候便以更極端的方式來結束,基本上就是各種命運的隨機組合。

  自從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狂刷七億多票房之後,青春劇都快成為類型片中致富的不二法門了,熙熙攘攘,蔚為大觀。先有《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奔赴億元俱樂部(乃至5億元俱樂部),現在又有《左耳》《何以笙簫默》接踵而至,收割觀眾,佔盡風流。對,別忘了,《小時代》系列也都是青春片。

  應該説,這些片子除了《致青春》的口碑略好之外,別的青春片票房雖高評價卻很低。如《小時代》被譏為“畫面精美的MV”,《匆匆那年》是老歌串燒,《左耳》儘是暗黑青春,《何以笙簫默》是趕工的産物……每次看到這種片子上映,我都挺糾結的,我不知道那些還在讀高中、頂多就是大學的孩子們,整天的墮胎、車禍、失憶、搶男人、三角戀、互撕是怎麼回事,整天糾結于誰是霸道總裁、誰是白蓮花、誰是綠茶又是哪門子算計,茶杯裏的陰謀世界又是怎麼與青春取得共鳴的。他們還有一分鐘時間看看書嗎?不用考試嗎?

  我曾有一個判斷,覺得典型的韓劇,就是那種情情愛愛、家族企業鬥法的韓劇,實際上是在建構一個架空世界,只不過是穿著現代服飾、拿著現代道具、住著現代房子、乘著現代汽車而已。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與當下的生活和社會背景沒有任何關係,都是在一個封閉的價值體系裏運作;這個體系主要就是各種相愛相殺,集體內部間以各種排列組合進行戀愛、婚姻、鬥法;表現形式有私生子、家族世仇、二房、絕症、車禍、一門心思復仇的情敵……他們採納的是現代文明極為罕見的倫理關係,以及不在同一維度的邏輯。那是一個彼岸世界。

  不過,正如好的童話和神話同樣能引人入勝一樣,在技巧上臻至完美的韓劇,雖然荒誕,但只要在它的世界裏邏輯自洽,同樣能擁有非常多的觀眾。況且,俊男美女、錦衣華服、時尚粧容,出色的行銷運作,都大大推動了它們在商業上的成功。本來,我對這樣的架空世界是深懷敬意的。

  現在看來,近年來的中國青春片也同樣貫徹了這個思路,也在刻意營造一種與現實無涉的架空世界。前些年的《山楂樹之戀》不同,那雖是青春片,但也是時代劇,其倫理基本上與那個時代的關係是同構的。

  粉絲們大概不同意,會舉出這些青春片裏的海魂衫、搪瓷杯、生銹的自行車為例。當然,好的道具會讓電影可信,這是對一部電影的最低要求。但這些青春片在道具上面也仍然離製作精良相距甚遠。

  當然,主要問題不在這兒,而是其表述的內容與現實無涉,本質是基於創作者的臆想和對青春的空洞理解。大家對青春片評價的分野,不在於“你是60後,你不理解我們90後的青春”,或者是“你是農村成長的,哪懂得有錢人的青春”——而在於,人的真實處境,是基於社會環境下的理性選擇;或者還有少量極端事件所映照出來的人生。而這些青春片所建立起來的架空世界,則是體現在對各種極端事件的合理化之上的,並且在無法合理化的時候便以更極端的方式來結束,基本上就是各種命運的隨機組合。它們不在我們這個社會的邏輯可理解的範圍之內。

  其實,重建構一套話語體系挺不錯的,但不接地氣的架空世界,對電影人的手藝要求是更高的,因為你要花更大的力氣去説服觀眾。現在,被選來當做紀念我們青春的電影,恰是沒有能力表達現實之後的討巧方式,出來的成品,品質就可想而知了。(侯虹斌 專欄作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