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于正”會否落個“一簾幽夢”

時間:2014-04-16 11:20   來源:錢江晚報

  情深深雨濛濛的瓊瑤阿姨發飆了,在近日給廣電總局的一封公開信中,怒斥正在熱播的于正《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並且表示“已經被欺淩到無法沉默”,甚至“心如刀絞,一氣之下,已經病倒”。眾網友則合力力挺,指責于正抄襲可恥,支援“抵制于正”。

  于正方面稱,這是繼承與發展。他還舉例説,瓊瑤阿姨的《一簾幽夢》,是不是也有《飄》的影子?老故事也會有新概念、新發展。于正的這一説法並不鮮見。中國早有俗話,天下文章一大抄。既然瓊瑤可以借鑒《飄》,我于正也可以“繼承”《梅花烙》,至於是否真的繼承之後“發展”了,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于正的這一辯解其實正是法律上難點,也是當下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困境所在。

  如果説盜版一直都是智慧財産權保護的薄弱地帶,那麼劇本保護則是盲區,至於編劇或者作家則更是最為弱勢的群體。一直以來,我國就有山寨之國的不雅稱號。當然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成長期的特殊情況。社會學理論認為,當社會均衡以及“與之匹配的社會化手段”具備時,就不會有人“不守規矩”。盜版光碟和網路視頻一度風行,並非因為中國人天生喜歡盜版,天生不尊重智慧財産權,而是中國老百姓可供自由支配的消費收入在家庭收入所佔的卑微比例所決定的。正是生活最基本的成本考量,促成了盜版光碟曾經的大行其道。

  因此,與之相應的智慧財産權法律監管,往往不是過於空疏就是有名無實。特別是對於劇本的保護更是力有不逮。習慣的做法是,相關影視審查雖然嚴格,但往往只審查劇本的內容,放棄對審理內容從屬的著作權人的合法性審查。這為抄襲剽竊者留下了制度漏洞。于正之類的“戲説”才有充分施展的空間。譬如袁姍姍扮演的連城姑娘一會化身為瘋瘋癲癲、俠義仗人的小燕子;一會又化身為深情款款、低吟淺唱的菀貴人;一會又化身為菩薩心腸、助人為樂的夏紫薇;一會又化身為敢愛敢恨、肝膽相照的陸依萍;一會又化身為忍辱負重、為愛犧牲的白吟霜。甚至網友調侃《情深深雨濛濛》的一家子在劇中重逢了,可謂集當下各大名劇于一身,讓業內業外大呼“節操哪去了”,這就難怪瓊瑤阿姨心如刀絞。

  話説回來,于導演大可説這正是後現代藝術的特徵。所謂後現代,就是不需要原創,而只要拼貼並且一鍋燴。不過,對於法律來説,智慧財産權保護決不能一鍋燴。當年秋菊打官司為討個説法,法律和監管也應該給劇本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一個明確説法,不能總是花非花霧非霧。對於觀眾來説,“抵制于正”正是智慧財産權意識覺醒的展現,不過從“抵制于正”到“抵制盜版”,擺脫山寨的惡名,還有山路十八彎,必須從自身點滴做起,否則最終還會落得又是一簾幽夢。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