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獎空缺電影人當自省

時間:2014-04-11 14:33   來源:京華時報

  在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第5屆年度表彰大會上,分量最重的年度導演和年度影片這兩項大獎空缺,評委會主席馮小剛在解釋空缺理由時説,“此刻該是我們回歸電影本體的時候了。”

  中國電影評獎常下雙黃蛋,都快成笑話了。笑話看多了,也對電影獎項雙黃蛋習以為常,偶爾某年某項獎沒産出雙黃蛋,反而會有些意外。這次導演協會評獎,是對雙黃蛋現象的一次嘲諷,也是尊重去年電影創作事實的一種真實反應。好電影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能為了電影獎有人來捧,把不具備獲獎實力的獲獎者也請上領獎臺。

  出現兩項大獎空缺,在中國電影頒獎史上罕見,在導演協會自己的表彰歷史上,亦是第一次,如果按照今年的評選標準,那麼往年的評獎結果,有一些獎項的含金量值得懷疑。不過,歷史已成事實,本屆導演協會表彰大會兩項大獎的空缺,可以視為電影人開始對評獎標準進行反思,也可以當作電影人通過評獎進行自我批評的開始。

  對中國電影的批評,從來都甚囂塵上,甚至一年比一年更激烈,這是電影品質跟不上龐大市場需求和觀眾審美提升的正常反應。但遺憾的是,在批評聲音中,少有來自電影人群體自覺發出的,尤其是對自己創作作品的檢討。面對輿論壓力,電影人的普遍反應是回避問題,或者顧左右而言他,為作品進行辯駁,接受批評的能力不盡如人意。喜歡聽虛假的吹捧,反感真誠的批評,使得電影評價體系一直難以建立。

  讓名不副實的作品獲獎,只不過是一種自我欺騙。寧缺毋濫,讓獎盃空在舞臺中央無人領取,這才是一種自我批評。

  馮小剛導演説得好,回歸電影本體,應該是全體電影人重視的一件事。所謂回歸電影本體,即尊重電影屬於精神産品的這個本質,通過提升品質來贏得觀眾,帶給觀眾最大化的精神享受。這些年,中國電影炒概念、炒票房、炒口碑,就是不在品質上吹毛求疵。電影本質出離太久,許多電影人已經不知電影為何物了,只是把電影當成賺錢的工具,現在是時候通過電影説話了。

  進口大片份額在增加,國産片競爭壓力在加劇,中國電影想要真正在本土市場佔據主導性,需要有不破不立的勇氣,而自我批評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沒有批評就沒有反思,沒有反思就不會有真正的行動。以這次大獎空缺為鑒,電影人應該去做更多,千萬別讓這件事成為一時的新聞,失去了後續深入的討論。(韓浩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