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討薪,電影界不職業

時間:2014-03-14 10:45   來源:新京報

  在知識分子扎堆、智慧財産權密集、生産流程龐大的電影工業,還要導演拉著條幅討薪,則顯示出了中國電影界的不夠職業。

  我們村出來幹建築的多,以前年底常幫他們討薪,但李電魁不需要幫忙。某年他在河北幹活,包工頭欠薪跑了,一天有人發現包工頭下榻的旅館,李電魁率人包圍旅館,等到半夜,大喝一聲“農民工討薪”一衝而進,拉網搜查每個房間找到包工頭。誰知包工頭找機會又溜了。半年之後,有人在北京發現包工頭,李電魁直奔北京,堵到之後扭到馬路上,掀開一下水井蓋,讓包工頭腦袋朝下,問:“給不給工錢?喊到三我松手。”包工頭哭爹叫娘,當即付清欠款。

  《李電魁討薪記》讓我大笑不已,此非正道,但在爬高跳樓政府門前下跪的風氣裏,剽悍的農民工不需要解釋,至於法律,他們是不相信的。高群書討薪,讓我想起了我們村的李電魁。

  在導演行裏,高群書是個另類,別的導演多有組織,他像個電影個體戶,吭哧吭哧寫劇本,辛辛苦苦拍電影,被欠薪了先是忍著,不托朋友不找組織不請律師,忍無可忍一聲暴喝指名道姓開戰,“農民工導演”本色一覽無余。平時只見電影人合起夥來圈錢,出血的多是地方政府、企業家和煤老闆,製片人跟導演是小夥伴關係,像這樣導演找製片人討薪的不多見,即使欠錢也都是私下解決,所以高群書這事應該是個案,不代表電影圈普遍規律。

  導演公開討薪,比起李電魁是一個進步,但在知識分子扎堆、智慧財産權密集、生産流程龐大的電影工業,還要導演拉著條幅討薪,則顯示出了中國電影界的不夠職業。製作人覺得拍電影賺錢,就組個班子拍電影夢想發財,賠了扭頭就跑賴賬不還,沒契約精神也不管個人聲譽,實在太過業餘,這樣的公司和製作人在電影界還不在少數。

  導演是電影工業的核心環節之一,在他背後,應該有運作規範的公司投資,有嚴謹細緻的合同,有專業的製作人,有專門的法律團隊,一旦發生經濟糾紛,訴訟程式自動開啟,根本不需要導演赤膊上陣。在嚴密的電影工業中,每個環節都有專業人員,導演的工作是拍電影,演員的工作是演戲,律師的工作是追債,工會的工作是維權,助理的工作才是發微博。在這起討薪事件裏以上都沒有,導演薪水被拖欠兩年,男主角薪水一分未得,律師、工會不見蹤影,讓導演自己去討薪。我們經常探討跟好萊塢的差距,審查制度、分級制度、製片人制度和劇本説一大堆,要我説,基本的商業精神與法律環境差距一點也不小,都夠非專業的。

  可惜的是,《神探亨特張》獲了金馬獎最佳影片,如果商業運作得當,這部電影長遠實現盈利是可能的;即使不盈利,對於電影公司來説,也是一個寶貴的資源,有利於公司的未來發展。拍了一部好電影,本應有一個好結局,但現在事件鬧到這個程度,電影公司扮演“老賴”,電影導演客串農民工,觀眾不看電影看街景,怎麼跟《神探亨特張》似的,都業餘客串上癮了。這是雙輸的局面。

  趕緊告吧。(潘採夫 專欄作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