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英雄,一場文化盛宴

時間:2013-09-06 13:24   來源:新民晚報

  相比歌唱類的真人秀節目,最近走紅的《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等競賽節目,既缺乏俊男靚女的娛樂元素,也沒有一夜成名的功利成分,但它的確引發起大眾對祖國文字的極大興趣。當觀眾尷尬地發現平時常在耳畔聽見的“朝覲”、“端倪”、“赳赳武夫”等詞語,自己難以準確寫出,而提心吊膽地望著電視節目裏參賽的孩子,又是否能寫對時,節目的文化吸引力由此凸顯。文字是文化的開始,文化則是文明的起步。

  一些相親、唱歌類節目因低俗、氾濫、惡性競爭、浪費公眾資源被明令限制,電視熒屏留下的空白,選擇什麼節目來填補,的確應思量一番。又要有正能量、文化內涵;又要有趣味性,吸引大眾的關注,優秀的創意難能可貴。儘管《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也是引進國外模式,但它本土化的二度創新特徵非常顯著,於是今年夏季脫穎而出。

  爭當“漢字英雄”者是一群中學生。記憶力強、精力充沛的學生每天都在課堂上接觸和掌握新的漢字,所以他們的詞彙量自然要比從學校畢業後走上社會的成年人要多。後者在一個相對狹窄的專業或工作領域裏生活,常用的漢字漸漸類型化,甚至淺表、零星。但我認為,這絕不能成為一些成年人識字少、寫不出字的根本原因。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首先要從識寫漢字做起。

  事實是,我們的社會風氣在某些方面呈文明退化之態。有些人經常泡在遊戲機前、KTV裏,玩“魔域”、唱“周傑倫”,難不倒他們,可讓他們寫幾個漢字卻“缺胳膊少腿”。還有不少人喝酒打牌,説起勸酒詞、念起牌經非常“英雄”,可要他們寫首唐詩出來,恐怕全都變“狗熊”了。更難為情的是幾位在節目現場帶隊的老師,當學生寫出“紐扣”時,帶隊老師急得大喊應是“鈕扣”呀!事實是老師錯了。還有當學生正確地寫出“崔嵬”時,老師疑惑地問旁邊:“這對嗎?”甚至當學生將“虔”的文字底錯寫成幾字底時,一位評委竟評對。

  望著孩子成“漢字英雄”,多少長輩是否又欣喜又慚愧?如果我們每天多讀些書、多看些報、多寫點筆記,遇到生字多查閱字典,我們的漢字積累就會越來越多,字裏行間,傳達的都是文化修養,我們的民族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英雄民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