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書店上線帶來功能轉型?

時間:2013-08-15 17:00   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漫畫/趙斌

  近日,新華書店與京東開放平臺達成戰略合作,正式入駐該平臺。如今以噹噹網、卓越亞馬遜、京東商城為首的圖書的網路銷售平臺,早已對整個圖書市場造成巨大衝擊。新華書店作為有70餘年歷史的國家官方書店和重要的文化品牌,在國人的閱讀生活和習慣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此舉既是新華書店尋求企業生存發展道路的又一變革的舉措,也將是它們功能轉型的一次契機。

  長期以來,新華書店作為圖書發行的主渠道,一直是行業龍頭,但民營書店的崛起讓其昔日風采不現,甚至有的地方淪為了教輔書店,在文化上的帶動作用明顯削弱。雖然能夠勉強維繫自身的經營,但急需尋找一條企業化發展的道路。這種變革早已醞釀,並在國內的一些地區逐漸展開。例如浙江新華2003年在徐州開設了第一家省外連鎖店後,又在上海、深圳、瀋陽、江蘇等地開設了11個大型出版物連鎖超市,並於2008年實現一般圖書銷售30.5億,略高於教材,突破了新華書店依賴教材,區域壟斷的經營模式。

  隨著網路圖書銷售對於實體書店的衝擊,圍繞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等移動網際網路終端的新閱讀方式正在改變傳統的閱讀方式,不僅是傳統書店,甚至連出版社也必須面對轉換經營思路的必然選擇。新華書店此次與網路圖書銷售的結盟,無疑會給雙方帶來整合各自優勢資源的機遇。目前,已在京東開放平臺正式上線的包括浙江新華書店和四川新華書店。其中,浙江新華書店旗下博庫網已上架圖書60萬個品種;四川新華書店的文軒網也上架近40萬個品種,預計不久將達到50萬個。據京東提供的數據,這兩家新華書店在正式入駐京東後,銷售額每週都有30%-40%的增幅。

  新華書店進入網路平臺,不止是經營思路的變革舉措,對於實體書店的原有功能也必將産生極大的影響。在過去窮于應對網路衝擊的情況下,實體書店的優勢在於書籍展示的功能,但是讀者在瀏覽實體書店的書籍之後,常常又會因為價格的差異,選擇從網路購買圖書。這一惡性迴圈使得實體書店逐漸淪落為書籍展示的平臺,也給實體書店造成極大的生存危機。新華書店有議價的能力,能否在合作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網店打折的規則,也讓人充滿了期待。這樣既可以解決無序的網店打折,又能為實體書店留下充分的市場空間。

  在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店步入一體化的情形下,我們有理由期待,實體書店可以部分解除自身的經營壓力,在獨有的書籍展示功能之外,可以進一步發揮虛擬空間所不具備的各項文化傳播功能,使書店有可能成為書籍、讀者乃至文化交流的平臺。尤其對於新華書店這樣具備國有書店獨有資源的實體書店,更具發展文化傳播功能的潛能。如果從書店的內容和佈局順應功能的轉型,以推動和營造閱讀氛圍的書籍和文化交流為核心特色,將會形成實體書店和網路書店良好互動的局面。

  因此,新華書店的上線就不僅僅是網路圖書銷售對實體書店的又一次勝利,不僅是實體書店在網路時代尋求生存的出路,也是實體書店轉型自身功能,走向一個整體的文化傳播平臺的機遇。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