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樣的“國際范兒”

時間:2013-01-28 13:48   來源:新民晚報

  李娜又火了,時隔兩年,再入澳網決賽。昨準決賽,即便面對的是“萬人迷”莎拉波娃,這位30歲中國老將,從氣場風度到笑容談吐,樣樣搶鏡,而這,不僅僅因為她贏了球。

  看李娜,不僅看球,還看她個性流露,聽她“娜式清口”——面對主持人,一口流利英語,瀟灑調侃,收放自如,很少有中國運動員能在國際舞臺上如此遊刃有餘,記憶當中,當年上海人姚明在NBA,算是一個;在倫敦奧運會,上海的徐莉佳,算是一個……但就整個中國運動員群體來説,如此“國際范兒”的,不多。

  對見慣了奧運冠軍的國人來説,像李娜這樣純粹而又個性的職業選手,很吸引眼球:有個性,有底氣,很幽默,很自信,無論順逆,不管輸贏,都能把控場面,吸引關注——還記得兩年之前那場澳網決賽嗎?當時也是萬眾矚目,李娜惜敗于克裏斯特爾斯,但亞軍笑得燦爛,反倒是冠軍激動不已,哭了起來……那場景,如今想來,依舊清晰——原來輸球,也可以如此有“范兒”。

  有人為李娜算了賬:從深圳公開賽奪冠,到雪梨入4強、澳網進決賽,2013年剛一開頭,李娜就已收穫800多萬元人民幣的比賽獎金——招財速度之快,令人咋舌。而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李娜去年總收入達到1.12億元人民幣,超過了劉翔、孫楊、林丹的收入總和!這些數據,也讓中國球迷在姚明之後,又一次體會到職業體育的財富效應。李娜財富已遠超中國絕大多數奧運冠軍,這對於習慣了以奧運成績論英雄的國人來説,也是一次顛覆傳統價值判斷的衝擊了。

  儘管網球的職業化及受關注程度,遠比不上足球、籃球,但李娜的成功,還是激起了國人對職業體育更多的憧憬。北京奧運會過後,中國就一直在嘗試從體育大國轉向體育強國,國人已不滿足於奧運金牌的增長,而希望看到更多國際化、職業化的體育運動,在中國落戶發展,更多真正的中國職業運動員,能在國際主流競技項目上,越來越有“國際范兒”,就像如今站在澳網賽場上的李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