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低迷 教育之“禍”?

時間:2012-09-06 10:03   來源:工人日報

  李娜美網過早出局,今年四大滿貫和奧運會一無所獲,許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網管中心主任孫晉芳卻似乎不感到奇怪。日前她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中,坦言自己理解並體諒李娜有時候在場上會崩潰,因為在她眼裏,這是因為李娜從小沒有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她從小就打網球,她的教育這一塊是丟失的。她的心理各方面,她的整個發展過程,沒有全面發展,很多(問題)她自己想解決解決不了……她從小沒有進行一個(系統的)文化學習和教育,存在著很多弊端。”

  孫晉芳此番言論迅即引起熱議。很多網友替李娜抱屈,認為孫晉芳對“娜姐”似乎有成見,李娜受教育程度和其他普通的中國運動員比不算差,她畢竟擁有大學學歷,更有網友認為,心理素質和受教育程度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拿教育説事對李娜並不公平。

  我理解網友的態度,李娜的綜合素質要是真的有那麼不堪,她也拿不了法網冠軍。即使從今以後再也拿不了任何大滿貫冠軍,李娜仍會寫進中國網球的史冊,無人可替。但我也不覺得孫晉芳此番言論有多大的錯誤,李娜如果從小能夠接受更為完善、系統的教育,而不是在當運動員若干年後再進大學“惡補”,以她的天賦和個性,或能有更大的成就,對中國網球會有更大的貢獻(不僅僅是大滿貫冠軍的數量)。受教育程度和運動員的心理素質不一定天然地有著正相關的關係,但毫無疑問,接受良好的教育對於運動員來説,有百利無一害。

  而且我還相信,孫晉芳並不是針對李娜一人而言。中國運動員大多存在教育和體育割裂的問題,只有極少數功成名就的運動員才有機會在自己職業生涯結束或行將結束時,重拾學業。換句話説,中國運動員的教育環境的確不好,李娜已經是其中的幸運兒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運動員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李娜的隊友、雅典奧運會女雙冠軍李婷就認為當初的訓練模式忽視了教育,這也是不少運動員成熟後特別渴望進入大學校園學習的原因。而姚明也多次表示過,如果讓他選擇先上大學再打球還是先打球再上大學時,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他今年2月在出席上海市體教結合工作會議時,就用了長長的排比句,表達了自己未能實現的“從普通大學走出”的夢想以及“讓讀書人運動好,讓運動員讀好書”的願景。

  運動員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僅和運動員取得成績不矛盾,而且能讓運動員的一生受益。但可惜,在目前的少體校——省市隊——國家隊的三級專業體制中,這樣的要求並不容易實現。而另一方面,讀書人又不好運動,體育在普通學校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更別説為競技體育輸送人才。這不僅意味著體育和教育是割裂的,大眾體育(包括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也是割裂的。

  現在許多人都樂於去批評以舉國體制為基礎的競技體育,認為花大錢去培養少數精英拿金牌,不如把錢花在提高民眾身體素質上。這樣的認識看上去不無道理,但實際上也是把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割裂了。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應該是層次的關係,大眾體育從校園、社區、俱樂部開始,逐漸向上,最終到競技體育。大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完全可以相輔相成,並形成良性迴圈。發展全民體育事業,不是不要搞競技體育,而是要整個社會尤其是以青少年為主體的學校高度重視體育教育,形成有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社區體育文化、俱樂部體育文化,和競技體育一起形成多層次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倘能如此,體教結合就不是什麼難題,因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運動員從普通校園走出來。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