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廣電總局會再接再厲

時間:2012-01-06 11:13   來源:東方網

  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3日説,全國34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元旦起推出了改版後新編排,同去年相比,新聞類節目增加了三分之一,新創辦欄目達50多個,七類被調控娛樂性較強節目減少了三分之二。“從今年的新編排看,節目類型更加豐富合理,過度娛樂化傾向得到明顯遏制。”

  這當然是個好消息,這當然也是廣電總局的政績。廣電總局去年10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提出從今年1月1日起,34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提高新聞類節目播出量,同時對節目形態雷同、過多過濫的婚戀交友類、才藝競秀類、情感故事類、遊戲競技類、綜藝娛樂類、訪談脫口秀、真人秀等類型節目實行播出總量控制。想當初,公眾對廣電總局的這一“意見”是十分地贊同的,同時也“從以往的經驗”來擔憂這個“意見”的執行度是否會“落空”。三兩天的事實表明,包括我在內的這種“擔心”其實是杞人憂天。

  但是,畢竟實施這個“意見”才過了三兩天,畢竟這個“意見”也不是臨時性文件,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何況任何一項制度法規的執行,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也是事實。於是,我相信廣電總局會再接再厲的。

  我相信,廣電總局對這個“意見”的落實一定會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就在大家為這個“過度娛樂化”得到“有效遏制”唱讚歌的時候,我也發現在元旦後幾天裏一些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插播廣告”照常,不是説從2012年起必須執行也是廣電總局之規定——“電視劇不得插播廣告”嗎?這些個電視臺何以照樣不執行?眼前和以往的經驗都告訴我們,不少地方檯是很不把廣電總局的這個規定那個制度放在眼裏的。也許他們會找出各種理由,來抵制對上級命令的執行,比如可以説“與客戶的廣告合同還沒到期”。這種伎倆其實就是一種“投石問路”,用上海話來説就是“軋苗頭”(看風頭)。對於這樣的電視臺,決不只是發一個文件就能管住它的,相信廣電總局對此會有長期抓的思想準備。

  我相信,廣電總局一定會在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功夫的。應當説,像“過度娛樂化”等問題,説到底是一種文化現象。既然成為一種“現象”,它的産生和“發展”,以至“消失”,總得有個過程,其中不排除還會“反覆”。因此,倘若要根治某一惡劣問題,那麼沒有建立長效機制是不行的。這種長效機制首先是一個系統,其中有兩條是最重要的,一是完善的監督機制,從上到下形成監督鏈。二是責任追查制度。廣電總局有沒有權力追查地方檯的違紀違規責任?從理論上講是有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是比較難,因為追責的最終是對人的責任追查,“對人的處理”。倘若對人的管理許可權與對工作的管理許可權“不配套”,那麼地方檯違反了廣電總局的“意見”,又會如何呢?甚至很多時候,管地方檯人事的人也沒把廣電總局當回事。這就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建立追責制度的有效性了。

  我相信,廣電總局一定會耳聽八方,眼觀六路——關注民意。記得廣電總局在出臺治理“過度娛樂化”問題的文件時,是“根據群眾很不滿意”的要求而為的。這是對的。那麼以後的這些問題還會不會“冒出來”,或者産生新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時時傾聽群眾意見。我國廣播電視的“終端”是最大廣大人民群眾,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群眾答應不答應,理當成為廣電總局管理是否到位的標準——相信廣電總局是會這樣的想的,也是會這樣做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