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遠行

時間:2012-05-18 10:48   來源:人民日報

  福建文化産業已經連續3年增幅超過30%,去年文化産品進出口額居於全國第二位。福建過去因交通不便,對外交流相對閉塞。如今文化産業飛速發展,固然是借了海西騰飛東風,更離不開政府的傾力打造。

  文化要走出去,通道是必要條件。福建省近年來接力推出一場場會展,猶如打造了一條條四通八達的高速路。從年頭到年尾,八閩大地上,海峽藝博會、版博會、文博會、茶博會、花博會等文化會展一場接一場,這些以“海峽”冠名的文化會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觀眾和客商。福建還精心培育“媽祖之光”、“福建文化寶島行”等赴臺交流品牌,每年赴臺灣舉辦的“媽祖之光”晚會更是成為臺灣信眾的盛事。

  為了扶持文化産業“走出去”,福建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財政、金融、稅收、信貸等方面支援文化企業“走出去”。福建對文化産品出口退稅;給國際獲獎的文化項目額外獎勵;給開拓國際市場的動漫産業給予補貼;給大的文化項目予以信貸支援。

  這些政策措施夠“給力”,成就福建省文化産業的飛躍。不過,我們還要往更遠處看,福建文化産業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能行穩致遠,更上層樓?如果其他省份也大力投入文化産業,福建還能一枝獨秀維持優勢嗎?

  所謂文化走出去,隱含了一個前提,即與外面不同的特色文化才有走出去的價值。福建的文化産品有何獨特之處?答案自然應該從福建在地文化中尋。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同理“只有福建的才是全國的”。福建如今打造的文化産業,旅遊、會展、工藝美術等,天然就有傳統文化的印記,理應深入發掘這一特色;動漫業、會展業、廣告業、移動多媒體等,與現代科技聯結更緊,但同樣不能滿足於人有我有,還要做到人無我有。這一點,福建可以借鑒臺灣。兩地一衣帶水,文化係出同源,臺灣的文創産業已在國際上闖出名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臺灣人非常善於給傳統文化配上創意的翅膀。既有的文化是身份,是材料,是底蘊,創意是催化劑、包裝和昇華,二者齊備,才會活力無限。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