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變商品賣場有點不靠譜

時間:2012-05-02 14:12   來源:燕趙晚報

  “本來是帶孩子來看書買書的,沒想到孩子直接跑到賣商品的區域,因為那裏有玩具,還有可愛的小商品。”有網友稱,河南新華書店在4樓兒童學生用書旁賣玩具是“為了專門誘惑孩子們”。而新華書店市場部工作人員則稱,玩具和電飯煲等商品是新華書店增加的經營項目,並經過了工商局的批准。(5月1日《金陵晚報》)

  從維持生存的角度出發,新華書店必須在經營方式上打破僵局。更何況,即便是網路書店,也將銷售內容拓展到圖書之外,在家居、電器、日用百貨等領域拓寬經營路子,擴大規模和市場份額,更是成了電子書商謀求發展的一條普遍路徑。既然本已佔優的網路書商都可以多种經營,憑啥實體書店就只能守著賣書的老本行呢?

  從這個意義上説,對於新華書店賣百貨商品,似乎不能一棍子打死。假如連生存都不保,所謂的堅守主業,當然就無從談起。新華書店固然需要有絕處求生的勇氣,但這並不意味著新華書店的多种經營拓展就可以毫無邊界。網路書店向多元化賣場轉型,畢竟只需要相關産品的上線,線下則完全可以使用所賣品牌商家的倉儲和人力資源,其多元化拓展並不受限于實體經營面積。但對於實體書店而言,多元化經營,卻不得不面對經營面積的限制,商品經營與圖書經營必然此消彼長,難以兩全。

  且不説實體書店改賣商品是否真的有優勢,即便商場化能給書店帶來新的利潤源,這同樣很難成為實體書店發展的路徑,沿著這條道,實體書店即便實現了自救,結果仍然是以實體書店之死為代價。

  實體書店的確需要轉型,但這樣的轉型仍應善用自身的經營空間優勢,並注入更多的文化産業內涵,簡單的書店賣場化,看似有“經濟頭腦”,實則卻難免“精明”反被精明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