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學獎”折射出文學生存困境

時間:2011-08-17 14:48   來源:光明網

  茅盾文學獎首輪投票結束,前10名作者多為各省作協主席、副主席,包括方方、畢飛宇、劉醒龍、阿來、劉慶邦、關仁山等多人。對此,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以下簡稱茅獎)評獎辦公室主任胡平近日接受媒體專訪,回應質疑稱首輪投票結果靠近公正,也存在遺珠之憾。稱對質疑能夠理解,不信任情緒背後有社會原因(8月14日《重慶晨報》)。

  文學作品不像別的産品,終究是要向世人公佈的,而孰優孰劣,讀者讀後自有評判,即使評獎辦公室主任胡平不作任何解釋,我們也相信評這種獎做假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是對作者、評獎方的傷害。胡平説“評委會只能看作品,不能看身份”,也基本可信。

  但是,出現這樣的結果,卻是令人對整個文學生存環境憂慮的。現在文學環境寡淡,這是我們能夠明顯感覺得到的。由於缺乏相應的資金扶持,刊載文學作品的刊物紛紛瓦解,一些勉強生存下來的發表作品支付不起稿費,一些還打著繁榮文學事業的旗號反向作者收取一定的版面費,這使得一些文學作者很很無奈。有人還哭笑不得打趣:“文學是情人,等有錢了再玩。”

  正是在這樣的尷尬現實裏,文學作者越來越少,至少是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從事文學創作的作者越來越少。換句話説,如果是這些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家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頭銜,本身有著一份實在的收入,或者過去經濟基礎較好,恐怕也很難堅持創作,更別説寫出可以參評茅盾文學獎的文學作品。

  泱泱大國,文學博大精深,如今滑坡到只有各省作協主席、副主席唱獨腳戲,這是何其悲涼的事情,又如何還有心思去計較評獎過程中的是與非,這本就是非他們莫屬的事。若要計較,就計較如何拯救當下的文學生存困境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