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戰”、“房東吸毒”成兩岸關鍵詞(8/18—24)

時間:2014-08-25 11:43   來源:台灣網

  從美國跨過太平洋傳到亞洲的“冰桶挑戰”,在臺灣一樣成為政商名流競相臨頭一澆、以展現人脈與愛心的慈善大秀,而這種“高調行善”也引來諸多反思。臺灣青春偶像柯震東涉毒,引發兩岸三地熱議。為什麼明星圈經常與“毒”掛鉤?明星吸毒對社會有負面示範,是應該從嚴懲處,還是應期待“浪子回頭金不換”?

  “冰桶挑戰”引爭議

  一桶冰水向自己頭上澆去,看起來不可思議的冰桶挑戰專案8月中旬傳到了中國,並迅速在海峽兩岸熱鬧起來。臺灣的報紙版面和電視新聞也都在爭相報道這個捐助“漸凍人”的“冰桶挑戰”。島內企業大佬、演藝明星和政壇要員們如郭臺銘、林俊傑、朱立倫等大咖,紛紛上演“冰桶秀”,捐款的捐款,濕身的濕身,還有普通大眾,更有吸引眼球的年輕正妹,也都爭相加入進來。

  臺灣《中國時報》21日指出,這次的“冰桶挑戰”並不是慈善活動在臺灣第一次被“亂咬失焦”,臺灣慈善機構平日活動經常借由邀請柯震東在內的娛樂名人“站臺借光”,然而記者一擁而上,問的永遠都是那些八卦緋聞蠢事,就算明星們認真去説活動宗旨,依然會被記者編輯大刀刪去版面。原生廣告模式,讓此次“冰桶挑戰”廣受矚目。美國人高超的創意手段,讓臺灣媒體像小狗一樣來回興奮追逐。臺灣媒體早就是“一窩蜂”的體質,這幾天若還能看到一些“漸凍人病症個案”報道已經是臺灣媒體良心與思考的極限,畢竟臺灣媒體的一窩蜂一向是以“一哄而散”做收!

  臺灣《聯合報》22日指出,每當出現一次“放煙火式”的民眾愛心大捐輸,接下來往往就是其他弱勢團體的一場“大寒冬”。臺灣從“921地震”、“88風災”乃至最近高雄氣爆的民間捐款活動,都反映臺灣人的愛心能量驚人,但其後就進入一般善心捐款青黃不接的窘困期。這种經驗對募款單位和公益平臺週而复始,也難怪社服團體寧可呼籲細水長流式的捐款,將行善落實于日常關懷。所以,公益活動引人看熱鬧過後,應回到專業經營“門道”,才是長久之計。

  人民日報海外版22日指出,在濕身秀的熱鬧裏,媒體報道的參與者中,政治人物的身影似乎比其他領域的人士忙碌得多,年底是“九合一”選舉,作為各色候選人,自然把這個公益活動看作搶報紙版面的良機。當然不是所有政壇人士都認同這種“捆綁”,有人就覺得政客加入此類創意慈善無異於“東施效顰”。這個為罕見病患者募捐的活動,似乎漸漸淪為名人的“慈善秀場”,慈善可以是由名人推動,但其最終目的應當是讓更多普通人參與進來幫助更多普通人,不要讓慈善活動成為名人的專屬,才能讓慈愛之心星火燎原。

  “房東”吸毒被抓

  房祖名、柯震東因涉毒被北京東城區警方抓獲,其中房祖名因住所繳獲毒品大麻100余克遭刑事拘留,柯震東因吸食毒品被行政拘留。柯震東在北京坦承“自己做了最壞的示範,對不起家人和朋友,對年輕人做了錯誤的示範”。

  臺灣《聯合報》21日發文説,“影藝圈是通往墮落最快的路”,這句話不是臺詞,卻是許多演藝人員難以反駁的事實。真實披上囚衣的柯震東、房祖名,這次不是在電影中飾演“反派男主角”,沒有人可以保證他們是否還有機會再起。有能力、有機會成為藝人,真的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你們的際遇,並非每個人都有的。柯震東若只因闖禍怕承擔後果痛哭,事過境遷仍我行我素,恐怕只是影壇的早凋的彗星;若果真因禍而大徹大悟,審慎律己,趁年輕多學習,假以時日還可能重新現身舞臺。

  大陸《環球時報》19日社評指出,越來越多的娛樂明星紛紛栽在毒品上,近期幾乎成了除大量貪官落馬之外,另一類公眾有一定預期感的“人事新聞”。涉毒的娛樂明星多了,不僅對他們個人的事業是災難性的,而且會對娛樂圈的形象造成整體打擊。從娛樂圈的利益來説,他們有必要以某種方式做出集體表態,與吸毒者和他們所代表的態度進行切割。

  臺灣電影導演、資深政論家王正方20日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説,我堅決擁護兩岸的執法人員認真執法緝毒。毒品的防範極其困難,因為個中可獲暴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人為了圖利,敢冒生死危險去運毒販毒。寄望兩岸三地的執法人員拿出鐵面無私的精神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吸毒有據的就法辦,販賣毒品的要嚴辦。特別是人人皆識的明星們,不能從輕發落了。(台灣網 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