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見證手足情 交流緊密同胞愛

時間:2009-05-18 08:36   來源:台灣網


  首屆海峽論壇著力於打造兩岸民間交流的平臺,論壇重要活動之一的“閩臺姓氏族譜和涉臺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17日下午開幕。圖為閩臺各十位姓氏宗親代表對接交換族譜,以族譜見證了閩臺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台灣網 徐麗麟 攝)

  台灣網5月18日消息 上周伊始,四川地震災區“淹沒”在一片週年紀念活動中,海峽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令災區人民再次體驗到了那股濃濃的手足情;週五,兩岸開展民間交流30多年來最大的一場盛會——海峽論壇登場,這場突出民間性、廣泛性的活動吸引了島內8000多人與會。與此同時,民進黨“數易劇本”的“五一七遊行”登場了,而島內新出爐的民調也在訴説著:誰,贏得了多數臺灣民眾的滿意;誰,又在逐漸失去民心。

  汶川地震週年祭 再次見證同胞愛

  5月11日,汶川地震一週年紀念日的前一天,為期一週的“海峽兩岸記者美麗天府聯合採訪活動”圓滿結束。國臺辦新聞局局長李維一同參與採訪的兩岸記者話別時表示,一年來,在中央的關心和支援下,在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各方援助下,災區人民樂觀、積極地投入家園重建,此次聯合採訪團對此給予了生動、詳細地報道;希望兩岸媒體繼續關心災區重建,並繼續發揮橋梁作用,密切兩岸新聞交流。

  臺灣《中國時報》的一條災區現場側記報道説,對於受慣苦難的民族來説,災難不會絕跡,眼淚也沒有流幹的一天,歷經苦難的四川民眾不怨天尤人,而是更加認真地活著。臺灣《聯合晚報》12日刊發《賑災一家親 化冰向前行》的文章説,去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率先發動大筆捐款,臺商熱烈跟進,島內由企業、民間到“政府”熱心捐助,先釋出善意,跨海相助的愛心開啟兩岸破冰,兩岸從復談、合作契機到大陸釋出“聯臺”抗金融風暴,成功率先打敗全球金融風暴後的經濟危機。

  海峽論壇讓兩岸更加相親相愛

  據了解,“海峽兩岸記者美麗天府聯合採訪活動”這種形式的兩岸記者聯合採訪始於1992年,今年恰逢第十屆。10多年來,該活動已成為兩岸新聞交流的重要形式,受到兩岸新聞界特別是臺灣新聞界的歡迎。而在上周,另一個兩岸民間交流的新平臺也隆重登場了,這就是“海峽論壇”。

  16日開幕的首屆海峽論壇受到臺灣各界普遍關注,17日出版的島內主要報紙均對此進行了重點報道。《中國時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在論壇期間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朱立倫的會面;《聯合報》也在焦點新聞版對論壇開幕消息及大陸增加直航港口等內容進行了重點報道;《經濟日報》則是以《海運直航 大陸新增5港口》為題,對論壇期間的兩岸海上直航圓桌會議及海運直航新惠臺措施進行了重點報道......

  17日,國臺辦主任王毅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宣佈了8項惠臺新政策,包括推動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擴大對臺産品採購、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平臺建設等內容。“我覺得兩岸就像情侶一樣,就是要多加了解,才會更加相親相愛,就會有更親密的關係。”步出海峽論壇大會會場的臺灣世界曾氏宗親總會秘書長曾清誠用了這麼一個浪漫的比喻,來描繪他們心中的兩岸關係以及他對王毅宣佈的8項惠臺新政的看法。

  民進黨“五一七”遊行登場

  海峽論壇受到兩岸民眾普遍歡迎,但島內的“臺獨”媒體、“臺獨”團體仍是一如既往地“為了反對而反對”,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下令其黨職幹部與黨籍公職人員不得前往前加。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7日的社評指出,民進黨的姿態完全阻止不了數千台灣民眾前往福建,既然如此,該黨刻意抵制海峽論壇,除了具有“鎖黨”用意外,其實完全沒有任何建設性的意義。

  17日,民進黨早已“名聲在外”的“五一七遊行”終於登場了。臺灣《聯合報》當天的社論指出,“五一七”遊行正如一年以來多次的綠營遊行,問題皆在“假外鬥之名,行內鬥之實”,這樣的遊行有拒絕和平退場的理由嗎?又有訴諸暴力的政治正當性嗎?民進黨若不能解答“兩岸政策/挺扁護貪”兩大內鬥難題,坐穿了凱達格蘭大道也沒有用,用石塊雞蛋砸爛了“總統府”也沒有用。

  民調代表百姓心

  其實,“五一七”遊行的訴求一直無法“聚焦”,“遊行劇本”更是數易其稿。上周的臺灣股市持續反彈、房市回春、金融風暴衝擊趨緩,島內民眾對馬英九當局滿意度也水漲船高,更使得民進黨此次遊行“嗆馬”的正當性嚴重不足。

  依據臺灣《中國時報》5月12日完成的一項民調顯示:馬英九及其行政團隊施政滿意度均獲得過半數臺灣民眾的正面評價;就趨勢來看,馬英九聲望隨著臺灣股市上揚,由上個月的45%快速上揚了11個百分點;而另一項民調則顯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民眾滿意度下降了6個百分點。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的社評指出,蔡英文當選民進黨主席將屆滿一週年,口口聲聲要檢討馬英九就職一年成績單的她,這一年來的表現卻讓臺灣人民失望了。根據最新的民調結果,蔡英文的滿意度下降了6個百分點到23%,不滿意度卻上升了22個百分點,達30%;滿意度與去年7月的民調相比,整整掉了26個百分點。與馬英九日漸重獲民心的民調相比,蔡英文的民意支援度又傳達了什麼樣的訊息?相信答案已經很清楚了。(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