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克禮:“胡六點”是和平發展重大戰略方針

時間:2009-01-07 09:03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12月31日,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著名兩岸關係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今日在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胡錦濤的六點意見”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全文如下:

  2008年12月31日,在兩岸關係的發展史上又將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這一天,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胡總書記在講話中不僅充分闡述了《告臺灣同胞書》偉大的歷史意義、高度評價了鄧小平、江澤民為改善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全面回顧總結了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經驗,而且“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上,以遠大的目光、豐富的智慧、堅毅的勇氣、務實的思路,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六點意見。在島內政局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係發展處在難得的歷史機遇的關鍵時刻,胡總書記提出的六點意見,指明瞭進一步發展兩岸關係的方向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有效途徑,充分體現了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臺海地區謀和平、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決心和誠意,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內對臺工作綱領性文件和指導思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講話全面、深刻地論述了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偉大意義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刻內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爭取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國統一,兩岸同胞攜手共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貫于胡錦濤總書記講話的一條主線。首先,胡總書記全面地論述了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四大意義,即四個有利於:有利於加強交流合作,融洽兩岸同胞的感情;有利於積累互信、解決兩岸爭議;有利於經濟共同發展、兩岸共同繁榮;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胡總書記完整地闡述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五大內涵:即提出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總體目標:實現全民族的團結、和諧,昌盛;強調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堅持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指出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途徑: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指明瞭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兩岸同胞團結奮鬥;列出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繼續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這些精闢的論述牢牢地把握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著眼于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總體框架,立足於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為兩岸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指明瞭方向。

  第二,講話旗幟鮮明地提出恪守一個中國是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基石。在這裡胡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臺灣問題的本質:雖然臺灣至今尚未與大陸統一,但這是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所造成的。這種政治對立並沒有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也沒有造成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兩岸政治對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祖國統一,目的是維護和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造福于兩岸同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岸只要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在這一前提下,兩岸之間什麼事情都好商量,什麼問題都能找得到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第三,講話對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兩岸經濟貿易交流與合作,從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倡議兩岸“儘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開始,30年來發展迅速,特別在國民黨重新上臺執政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更取得了基本上實現“三通”的突破性進展。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根據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出現的新形勢,及時地提出了“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的新方向、新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為紮實的物質基礎、提供更為強大的經濟動力,胡總書記不僅以恢宏的氣魄倡導兩岸同胞要“開展經濟大合作,擴大兩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緊密聯繫,實現互利雙贏”,還以博大的胸襟對臺灣領導人提出的簽訂兩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作出了積極的回應。展現了為一心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全心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兩岸共同繁榮的極大誠意。  

  第四,對部分對大陸有隔閡、誤解、誤會甚至有很深敵意的臺灣同胞展現了極大的包容性和耐心。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通篇體現了對臺灣同胞的深切理解、諒解和寬容與包容,字裏行間洋溢著同胞之情。講話第一次明確區分“臺灣同胞愛鄉愛土的臺灣意識不等於‘臺獨’意識”;深情地表示對於部分臺灣同胞由於各種原因對祖國大陸缺乏了解,甚至存在很深的誤解與誤會、對發展兩岸關係持有疑慮等等,都“願意以最大的包容和耐心化解和疏導”;並公開宣示對於那些曾經主張過、從事過、追隨過“臺獨”的人,也“熱烈歡迎他們回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首次向民進黨發出正式呼籲,希望民進黨認清時勢,停止“臺獨”分裂活動,不要再與全民族的共同願望背道而馳,並鄭重表示,“只要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作出正面回應”。這些主張體現了大陸方面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方針更加解放思想和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是一大新的突破。

  笫五,在處理臺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上,在堅持原則的同時體現了更多,更大的務實性、靈活性與彈性。胡總書記在講話中第一次公開親切地表示,“我們了解臺灣同胞對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的感受”,特別強調要“重視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明確指出,對於臺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總歸一句,只要不損害國家主權,對臺灣參與國際活動可以作彈性務實地處理。這既照顧到了臺灣同胞的情感和利益,有利於化解兩岸之間的隔閡與誤解,增進雙方的互信,同時避免了兩岸在涉外事務中不必要的內耗,有利於維護和增進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第六,將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提到了兩岸共同的議事日程。為了讓這項事關兩岸關係全面正常化工程能及早進行,胡總書記首次提出:兩岸可以先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同時還正式明確表示,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這些積極、務實、具體、可行並富有創造性的建議,不僅可為兩岸進行政治性協商談判營造良好的氣氛,而且還可以為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鋪平道路,體現了大陸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決心與意志。

  第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胡總書記的講話通篇貫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字裏行間充滿了兩岸一家人、兩岸一家親的同胞之情,並對臺灣同胞寄予了厚望。指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要靠兩岸同胞共同奮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靠兩岸同胞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並明確地要求大陸對臺工作部門和所有涉臺單位和人士都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貫徹到各項對臺工作中去,理解、信賴、關心臺灣同胞,體察臺灣同胞的意願,了解臺灣同胞的訴求,為臺灣同胞排憂解難,滿腔熱情為臺灣同胞多辦好事、多辦實事,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正當權益,最廣泛團結臺灣同胞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還無限深情地表示,臺灣的前途繫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繫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臺灣同胞將同大陸同胞一道,共用一個偉大國家尊嚴和榮耀,以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這些主張表明,大陸對臺方針政策不僅完全融入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治國理念,而且完全把臺灣二千三百萬同胞的命運和利益與十三億大陸同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真正看成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大陸“貫徹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的誠意和決心,使大陸的對臺方針政策更貼近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它必將為廣大的臺灣同胞所了解、理解並逐步接受。

  我們深信只要堅決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所提出來的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六點意見,兩岸同胞就一定能夠攜起手來,共同團結奮鬥,“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錦繡前程”。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