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觀吳伯雄大陸之行 樂見兩岸關係良性發展

時間:2008-06-04 11:13   來源:聯合早報

  

5月28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在北京參觀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指出,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大陸之行具有非常大的政治、歷史及現實意義,後續影響不宜低估。

  文章摘錄如下:

  首先,這是國共繼1945年重慶“雙十會談”後的再次對話,雖然2005年以來,連戰曾經五度訪問中國大陸,與胡錦濤總書記多次會面,受到高規格的對待,但當時中國國民黨已經在野,而且連戰當時的身分是國民黨榮譽主席。此次國民黨已經透過選舉贏回政權,吳伯雄是以現職執政黨黨主席的身分訪問中國大陸,其意義當然不容小覷。這也難怪臺灣各界,國際媒體,外國駐臺官員會特別加以重視。

  其次,吳伯雄先生行前,馬英九還特別高調給予加持、肯定,囑其前往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埋骨所在之南京中山陵致敬,強調國民黨已經贏回政權,彼等中山信徒將切實遵循孫中山先生民族、民權、民生遺訓,善盡職責,為民服務,以告慰孫中山先生在天之靈。

  這是繼馬英九日前在臺遙祭黃陵之後,再度在媒體面前語帶哽咽,不自覺的表露出他內心深處中國人情懷的一面,兩岸雙方都應多加肯定。

  共同願景有落實機會  

  第三,吳伯雄此行已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兩人會談必定觸及過去五次“胡連會”的相關結論。過去由於是民進黨執政,相關協議都無法落實,如今國民黨既已奪回政權,吳主席現在又親訪中國大陸,而且過去國共協議也早經國民黨中央常會批准在案,所以我們可以預見,吳主席此行之後,過去雙方的共同願景可望成為將來彼此的具體共識,兩岸關係會有進一步改善、落實的空間和機會。

  筆者認為,大陸方面既然有意借機對臺灣民眾、馬英九當局展現善意,所以有關包機與大陸觀光客赴臺的事情應該已經定案,不會再有變化。吳伯雄此行將會敲定此事,然後再由已經獲得“陸委會”授權的海基會與海協會完成形式上的談判,即可付諸實施。不過除了這些比較偏向技術面、功能性的實際問題之外,各界多半認為,以胡總書記和吳主席的高度,必定還會有一些象徵性的政治性對話和內容。

  當然,現已在野的民進黨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修理國民黨和吳伯雄的機會,説是吳伯雄此行是要向中共報告、交心,國民黨讓步太多、太快,不但自我矮化、馬氏當局還有失尊嚴等等。民進黨不但嘗試分化馬英九與吳伯雄之間的關係,還由陰謀論的角度出發,説是大陸也正在離間臺灣黨、政之間的關係,大陸想要利用國民黨來牽制馬英九當局,各種指控不一而足。是耶、非耶,日後自然會得到答案。

  追求共存共榮的統一中國  

  整體看來,兩岸執政當局都有意擱置爭議、建立互信,不管是求同存異、求同化異,或是正視現實與否,雙方看來都有意共創未來、追求雙贏。僅此一端,我們就該對吳伯雄的大陸之行,胡總書記與吳主席的會談給予最高的肯定。我們也期望透過這種高層的良性接觸與對話,能為兩岸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可預見的將來,大家應能在臺灣接待到訪的大陸海協會新任會長陳雲林。

  兩岸關係的改善對臺灣、對大陸,對政府、對人民,對國際、對區域的政治、經濟、安全都是正面的發展,值得肯定與鼓勵。繼“胡吳會”之後,雙方黨、政當局都要把握機會,掌握勢頭,切莫為了枝節小事壞了大局。換個思維,天下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大家都應為了追求一個自由、民主、均富、共存、共榮的統一的中國而努力。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