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遭恐嚇?臺媒諷其助選消費過了頭

時間:2007-12-14 16:47   來源:台灣網

  陳水扁昨天替民進黨內“立委”候選人站臺時,脫口爆料自己收到“恐嚇信”,引起震撼。但令人質疑的是,陳“總統”在選舉場隨口拋出,且只披露其中聳動可怕的字眼,對威脅來源、可信度不置一詞,今日臺媒紛紛表示,陳水扁此做法除掀起選前風聲鶴唳的不安氣氛,對強化維安毫無幫助。

  扁爆料恐嚇內容聳人聽聞

  今天《中國時報》發表一篇文章表示,陳水扁 “爆料”的頻率,恐怕已經直追邱毅。但是他爆的多半是自己家的料,從小安安找不到爸爸修電腦,到昨天突然自爆接到對自己、女兒、外孫不利恐嚇信,內容勁爆,聞者無不瞠目結舌。

  文章説,在任何地區,領導人接到恐嚇信,都是司空見慣。美國總統每年都會接到上百封恐嚇信,由“國安”部門、情治系統分類調查,針對其動機,是惡作劇、表達對政府不滿,還是確有行動可能,分別採取不同程度的處置方式。一般政客不會一天到晚把自己被恐嚇挂嘴上,以免引發民眾恐慌。

  但陳水扁反其道而行,不但主動將恐嚇信內容念出,甚至包括要強暴女兒陳幸妤這種刺激性的字眼都曝光,然後他激昂地問,政治弄成這樣到底是為了什麼?一定要恐嚇、威脅嗎?難道臺灣“民主之路”走錯了?

  媒體質疑扁行為違反常理

  《聯合報》發表冷眼集文章説,如果情形真如扁説的那麼危險,陳水扁應為大局起見,多待在戒備森嚴的“總統府”專心處理政務,不該只為自己黨內“立委”選舉勝負,每天繼續下鄉助選,讓自己身陷險境。

  反之,若情況並非如此危急,只是像眾多在網路揚言刺扁的激進語言,則安全單位自會依照程式查證,適時提高安全戒備,陳“總統”該做的是聽從專業建議,不要重演二○○四年選前掃街,違規與“副總統”同車,又拒穿防彈衣的局面,結果鬧出個撲朔迷離的“兩顆子彈”事件。

  文章指出,退一萬步説,若情況危急到連陳“總統”本人都深感焦慮,必須向民眾據實以告社會已陷入“迫切的危機”,那當然應安排正式場合宣告,不該選在造勢場隨性爆料。

  驚人之語為“立委”爭曝光率?

  從陳水扁仍每天動輒跑十幾場拚選舉行程,可知安全單位或他本人都不認為此威脅信件的可靠性很高,“總統府”也絕非第一天收到這類情緒性恐嚇信,陳水扁的做法顯然異於常理,挑中此“最新聳動版”,在選舉場拋出,顯然只是想替該位艱困選區的民進黨內“立委”候選人爭取曝光率,這一點陳水扁無疑是成功了。

  事實上,這也是陳水扁慣用的選舉操作手法,他替民進黨內“立委”站臺時,常發出驚人之語,讓原本知名度低的候選人搏得版面,因此民進黨內雖常私下怨扁“一張嘴壞事”,但扁來站臺幾乎等於曝光保證。只是“狼來了”喊多了,邊際效用總會遞減,扁執政七年反覆利用領導人身分大玩爆料遊戲,無怪乎會被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理庭封為“只會操弄民意的領導人”。

  臺媒還表示,任何人接到恐嚇信,會激動、憤怒,都可以理解,但陳水扁不比一般人。一來,就實際面來説,他有全臺灣最嚴密的防護措施,“軍憲警”三大系統廿四小時全勤維安保護;況且,恐嚇信也許是“國安”事件,但本質上應該還是屬於刑事案件,在恐嚇信動機未明前,陳水扁就拿來做助選消費,顯然過了頭。尤其在選戰激烈之時,以“總統”之尊,過度訴諸情緒,恐怕會激發群眾的非理性情緒,對臺灣社會絕非正面之舉。扁反問“難道民主之路走錯了”?坦白講,是他自己跨出這一步出錯的路。

  《中國時報》對此評論説,恐嚇信恐嚇“總統”,有安全力量與機制可以去處理,但“總統”公開恐嚇信內容,就有恐嚇自己人民的效果了,非“總統”所當為。更何況,女兒遭恐嚇性侵部分,不是讓一般人看了會舒服的內容,喜好爆料的陳“總統”,過去每每在助選場合消費自己因車禍而殘疾的妻子,但再怎麼樣,總該顧到自己女兒感受吧。如此爆料,真是讓人無話可説。

  臺灣民眾對此不以為然

  陳水扁的爆料固然吸引了眼球,但是帶來的影響可能並非他所預料。花蓮市一位自由業者鐘允祥説,最近政壇的恐嚇信似乎是滿天飛舞,竟然連“第一家庭”都受到威脅,信函用詞之惡毒,足以和部分政治人物的用語相提並論。是臺灣治安變差了嗎?連“第一家庭”都受到威脅,還是陳水扁的言行已令人無法再忍受?另一位基隆市署名陳怡君的臺灣市民在《聯合報》發表評論説,“總統”都害怕,要百姓怎樣?饑寒起盜心,不振的經濟就有不佳的治安,連有嚴密保安的“總統”都害怕了,難道要普通小民來同情你嗎?

  鐘允祥還表示,相信這幾起恐嚇信函案件,在軍警檢調特勤偵搜網的聯手偵辦下,必定很快就會抓到寄信的人,但是這如果是一種蓄意的政治操作以進行悲情訴求的手段,那就令人不齒了!大家還記得當年陳水扁在臺南縣長選舉,聲稱被下毒後來從擔架上起身控訴的那一段嗎?他還表示:我們唾棄暴力,也呼籲執法者儘速將嫌犯繩之於法,但我們更唾棄耍弄陰謀的政客,以偽造的手法或根本沒發生過的事來欺騙人民,藉以獲取政治利益!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