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民調墊底 “臺灣之子”最不愛臺灣?

時間:2007-12-12 09:07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執政後,臺灣在許多重要層面卻不斷向下沉淪。無法無天的陳水扁之倒行逆施,使臺灣在精神及道德上實已儼如人間地獄。

  臺灣歷屆“總統”,誰對臺灣的貢獻最大?臺灣《聯合報》民意調查所得的名次是:一、蔣經國(五十%),二、李登輝(十一%),三、蔣介石(六%),四、陳水扁(五%)。

  此一排序,據知與各政黨最近所做未發表的民調結果一致。自命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之民意評價,尚不如他口中的“二二八元兇”蔣介石。

  民調再問:臺灣歷屆“總統”的功過比例如何?答案是:蔣經國,六十五%功大於過,十二%功過相當,三%過大於功;蔣介石,二十九%功大於過,三十%功過相當,九%過大於功;陳水扁,五十四%過大於功,十九%功過相當,五%功大於過。至於臺灣人民支不支援民進黨的“去蔣化”,同一民調發現,六成反對,一成七支援。

  《聯合報》社論認為,民進黨的“去蔣化”,至中正紀念堂拆匾改名推向高潮,但在社會共識及法律程式上皆無依據。一、就法律程式言,因“立法院”不同意撤廢,中正紀念堂迄今在法制及名稱上仍是坐落于中山南路二十一號的唯一合法政府機構;民進黨用拒馬及鎮暴部隊的政治暴力進行拆匾改名,不啻是流氓盜匪的行徑,有違“依法行政”。二、就社會共識言,民進黨以“二二八元兇”的罪名對蔣介石鞭屍,現場主事者更延伸戰線斥“蔣經國他媽的”,再罵馬英九“小孬孬(娘娘腔)”,欲借“鞭屍老—小蔣他媽的—馬英九小孬孬”以建立首尾貫通的選戰論述。然而,若與前述民意調查對照,即知民進黨的認知與社會共識相去甚遠。

  社論指出,在民調中,蔣介石的評價偏低固是事實(認為其貢獻最大者僅六%),但亦有二十九%認為其功大於過,三十%認為功過相當,而僅九%認為過大於功。可見,現今“二二八元兇”的政治鬥爭標簽,難為蔣介石的畢生功過定論;有人認為,若將“大中至正”四字卸下,換上“反共保臺”四字的匾額,對蔣介石或許才是實至名歸。倘若蔣介石當年如李宗仁逃亡異邦,臺灣三四代幾千萬人口已淪赤禍。蔣介石確實功過難論,但民進黨眼中只有“二二八”,而完全抹殺了“反共保臺”,這不是真歷史,更不是全歷史。民調顯示,民間對蔣介石的評價應當不至於到政治鞭屍的地步。

  何況,民調是將“歷屆‘總統’”一起比較,蔣介石因與蔣經國比,正面評價自然流向蔣經國;然而,肯定蔣經國,從某種角度看亦是肯定蔣介石,畢竟無蔣介石即無蔣經國。其實,若在民調中拿掉蔣經國,而以蔣介石與李登輝或陳水扁比,也許會有更啟人省思的發現。

  社論表示,當然,民進黨只鞭屍蔣介石是不夠的,必須再把蔣經國定位為“他媽的”,再將馬英九污名化為“小孬孬”,這才能全盤否定國民黨及“中華民國”,也才能建立起“臺獨”或“臺灣國”的正當性。不過,民調顯示,蔣經國儘管亦頗具爭議性,但他在民間的地位已經不易撼動;極少人會認為蔣經國不愛臺灣,是中共同路人,是賣臺集團;這次民進黨欲從打老蔣順手打小蔣,把蔣經國説成“他媽的”,反而使其“去蔣”行動的正當性及説服力大打折扣。

  社論説,此一民調最令人不感意外的是,陳水扁在四人中排名最後;且五十四%認為其過大於功,僅五%認為其功大於過。若以陳水扁的功過比例與蔣介石對比,“臺灣之子”陳水扁(五十四%過大於功),竟然尚遠遜於他口中的“二二八元兇”蔣介石(九%過大於功);可見歷史不能扭曲,現實亦不能矯飾,民意更不能挾持。此一民調所顯示的最令人感慨的意義是:已經物化的威權強人蔣介石尚有二十九%功大於過的評價,如今活著掌握一切政治資源優勢的民粹“獨夫”陳水扁,卻只有五%認為其功大於過。

  民間的共同歷史記憶是:臺灣在威權戒嚴到解嚴開放時代,臺灣社會在諸多方面皆曾漸入佳境。民間共同的現實認知則是:民進黨執政後,臺灣在許多重要層面卻不斷向下沉淪。無法無天的陳水扁之倒行逆施,使臺灣在精神及道德上實已儼如人間地獄。

  如今,人民對“威權強人”蔣介石的民意評價,竟然超過自封“臺灣之子”的陳水扁;這絕對不是人民欲為威權體制辯護,而是為了民主與人性受到陳水扁及民進黨的蹂躪摧殘而痛心疾首。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