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只有政黨輪替 臺灣才能走出困境

時間:2007-11-19 16:09   來源:台灣網

  繼一個月前發佈亞太地區主權評等展望報告後,國際三大信用評等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日前又發佈最新的國家主權評等,臺灣除了連續五年沒有調升之外,評等展望也維持連續三年負向,相較于中國大陸及香港的主權評等,連續兩年三級跳的表現,充分證明民進黨當局正是這幾年臺灣陷於困境的癥結。

  標準普爾自二OO二年將臺灣的評等由AA降為AA-,評等展望則從二OO四年負向維持至今。上月評等二十二個亞太地區經濟體中,十五個評等展望為穩定,五個為正向,唯有臺灣與斐濟評為負向。主要原因係財政赤字方面,一直被列為臺灣的弱項。

  日前標準普爾再度確認臺灣主權評等維持AA-,展望負向不變,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另外兩家惠譽信評與穆迪信評,對臺灣的主權評等,幾年來也都始終沒有調升。不過,標準普爾的分析,確實值得重視。根據標準普爾的説法,臺灣展望要想調回穩定或正向,必須自行跨越兩大門坎,其一是財政改革必須持續拿出成果,其二是,明年的大選必須確保不會刺激兩岸關係的惡化,否則政治風險升高,一切免談。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刊載社評指出,這兩件事看似容易,變數卻很大。就財政來講,民進黨當局宣稱,今年全年稅收可望超徵九百億元,在歲入逐漸增加,歲出擴增減緩的情況下,當局財政赤字應可有效改變。聽來雖然不無道理,但最近半年來,為了爭取選票,當局一面不斷釋放政策利多,一面又頻頻進行減稅,僅僅三四個月的時間,就開出了四千億元以上的選舉支票。換言之,在歲入增加遠遠抵不過歲出擴張的狀況下,要想改善當局財政赤字,根本就不可能。

  事實上,1997年,當局債務餘額只不過一兆三千八百多億,但到今年已達三兆八千七百多億元,即使不把隱藏性債務計算在內,民進黨當局這些年就增加了一兆多元的債務,不但顯示其揮霍無度,也證明其理財無方,只要民進黨繼續執政,財政赤字就很難有效改善。

  社評説,兩岸關係亦復如此。在經貿方面,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越來越高,如果不是對大陸的龐大貿易順差,臺灣早就有鉅額的逆差,經濟將更為不振;但民進黨當局卻為了操弄選舉,堅持不肯“三通”,坐視臺灣原有的優勢不斷流失。政治方面,民進黨當局因意識型態作祟,不時製造衝突,使兩岸關係日益緊張,對立態勢始終無法緩和。特別是最近這一兩年來,民進黨當局更多次以向法理“臺獨”邁進的動作,故意向中國大陸挑釁,最近大搞特搞的“公投入聯”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令人痛心的是,民進黨當局對於攸關外人投資與廠商貸款的評等停滯不前,似乎毫不重視,標準普爾的新加坡總部就曾多次質疑:“臺灣當局是不是很不在乎評等結果?”因為與其他地區比較,臺灣當局從不主動向標準普爾聯繫,也不去了解評等長期“凍結”的真正原因,網頁上公開的官方數據更嚴重落後,以致在國際重要評比上吃虧不少。

  社評最後指出,顯而易見,不管是財政赤字或是兩岸關係,民進黨當局都是既“不能”,又“不為”,只要民進黨執政一天,這些問題就不會解決,臺灣的評等也就無法調升。無庸贅言,要使臺灣走出困境,只有早日政黨輪替。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